最後一個私塾封館 2500年中國私塾教育終結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3日 13:18)
中新社長沙一月二日電:二00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三時,隨著湖南嶽陽市平江縣五峰私塾老先生朱執中的一聲“封館棄教”,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歷經了二千五百多個春秋的私塾教育終於永遠地成為了歷史。據悉,中國最後一個私塾封館的消息傳開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岳陽平江是湘鄂贛三省邊界的一個小縣。據考證,此地私塾為中國最後一批,十年前仍十分興盛。教學內容主要有學古文、習書法、做詩文等,先生都是當地有較深古文功底、德高望重的老者,學生多為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但隨著從事私塾教學的先生近年來相繼因年邁辭世或棄教,當地仍傳承著這一春秋時期由孔子所創私學方式的就只剩下朱執中一人。當地教育部門非常肯定地表示:“朱執中的封館意味著中國最後一個私塾也消失了。”
儘管八十三歲高齡的朱執中仍然硬朗,他封館的理由卻是:“老啦,教不動了!古語有雲‘七十三、八十四’啊!”(因儒家聖人孔子、亞聖孟子分別在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時去世,中國有説法稱這兩個年齡是生命的兩個門檻)。回首自己的古書教授生涯,朱執中仍然記憶猶新:一九三九年的一天,教了自己多年的私塾老先生突然病倒,品學優良的他只好暫替其位,“誰料這根‘教鞭’竟然一執就是整整四十二年啊!”
據稱,朱執中督課極嚴,諄諄善誘,在當地享有很高聲譽,門生已達數百人。朱執中所收的學生每個月只交四、五十元人民幣的學費,家境實在困難的可免交,很多家庭也往往只是定期送些糧食來代替。對於朱執中的“封館棄教”,當地不少人表示惋惜。“新書讀了可以去搞事(工作);老書讀了曉得做人,當農民學會做人更重要。”這種認識在當地村民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與農民們“學會做人”的樸素思想相比,北京某大型電器公司行政總監劉先生不惜跋涉千里前來投師的理由則十分現代和務實——學好傳統抓管理。去年十二月上旬拜于朱執中門下的劉先生,目的是用一個月時間系統學習《論語》、《詩經》、《古文觀止》等古籍。本身畢業于北方某師範大學的劉先生看來,傳統文化的時代光彩不容小覷,在商言商則有助於建立企業文化,領導團隊發展,弘揚職業道德,增強員工大局意識。
平江縣教育局對於私塾現象的態度則一貫既不提倡也不明確反對。最後一個私塾符合“自由發展、自由消亡”的方針自然封館,教育部門欣慰地認為,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後升學機會大大增多的必然。(作者余婭琳)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