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科學家發現黃河的天然“漂流瓶”:稀土元素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2日 11:18)

  新華網上海8月12日電:在江河、海洋中放送“漂流瓶”,並不是人類獨有的發明。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我國黃河的泥沙中也含有一種天然的“漂流瓶”--稀土元素,其分配特徵不僅具有可靠的“示蹤”作用,而且其組成在世界其他大河中都非常罕見。

  這一發現為科學家們研究黃河入海物質的擴散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同時也表明黃河可作為世界其他河流的研究參照。《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等權威刊物已經發表了這一研究的多篇論文。

  同濟大學科研人員經過多項科學分析後發現,黃河自中游到入海口,沉積物中的稀土成分的分配特徵(即“分異模式”)都基本不變,不受黃河沉積物的顆粒大小、化學風化程度、以及污染等人類活動的影響,幾乎就是人類研究黃河的天然“漂流瓶”。而且這些“漂流瓶”組成的特徵與地球上陸殼的稀土平均組成的特徵也非常接近,這在世界大河中都是非常獨特的。

  “這是因為黃河的泥沙90%來自中游的黃土高原,而黃土的化學組成與世界平均的上陸殼組成非常相似。”同濟大學李從先教授和楊守業博士介紹説,黃河作為多年平均輸沙量達到10億噸的大河,對我國邊緣海的沉積作用影響巨大,通過對黃河沉積物中的稀土元素分配特徵的追蹤研究,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揭示黃河的泥沙來源、及其在我國邊緣海中的分佈和擴散問題。(張建松)

責編:王丹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