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為何緊張?專家開出“非典恐懼症”心理處方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6日 17:17)

  中新網消息:中國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理事、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吳文源教授不久前在接受新民晚報的採訪時指出:不恐病,不輕視,保持健康心態,科學對待,是戰勝非典的必備條件。下面是該報對吳文源教授的採訪實錄。

  記者:遇到類似非典的突發事件,人們通常會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反應?

  吳文源:對於突發事件,特別是當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時,大多數人都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擔心和緊張,通常稱之為焦慮情緒,這種反應屬情理之中,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自我保護。但需要提醒的是,這種心理反應必須控制在適度的範圍之內。

  每個人所表現出的心理反應程度,與其文化程度、文化背景、知識結構、性格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直接相關。由於非典傳播迅速,容易感染,而且目前人們對其認識不夠,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因此少數人會因強烈的恐慌、害怕心理導致厭食、失眠、焦慮和抑鬱症狀的出現,嚴重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能力。一旦這種強烈的情緒反應持續數周,且在一個月內還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礙後,可診斷為“非典恐懼綜合症”。

  記者:過度的情緒反應對人們的健康有何危害?

  吳文源:焦慮是一種負性情緒,持久的焦慮狀態,可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進而埋下健康隱患。眼下值得特別關注的是,部分市民因恐懼而諱疾忌醫。據了解,由於害怕交叉感染,近日各醫院門急診人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不再定期前往醫院監測病情,對症調整治療方案,甚至有人骨折後都不願去醫院。尤其是已患有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患的病人,突然停藥有可能發生停藥綜合症,出現病情反復、加重、治療週期延長等。顯然,這對自身健康都會帶來一定的危害。

  記者:眼下市民應如何調適好心境?

  吳文源:知情是消除恐慌的法寶。作為市民來説,要掌握非典防範措施,並了解非典的症狀和疫情動態變化,不信謠,不傳謠,做到心中有數。此外可通過電話、互聯網、手機短信或心理諮詢等方式多與他人交流,獲得心理支持。

  對於出現身體不適症狀的市民來説,要及時就醫。其實本市各大醫院為減少非典傳播,均先後開設了發熱門診專門通道,以分診病人,減少和降低感染的幾率。市民在就診時,可採取戴口罩、就診後及時洗手等措施加以防範。此外,一些病情穩定正在繼續治療中,近期又不願意到醫院診治的病人,可去藥房在執業藥師的指導下購藥,堅持治療。但如果是首次患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者或近期有病情反復的患者,還是應去醫院心理諮詢門診或心身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