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點評:人類有能力戰勝“非典”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0日 17:23)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 “史無前例!”——世界衛生組織負責傳染病的執行幹事戴維 海曼在形容非典型肺炎病毒基因的破譯速度時這樣説道。因為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科研人員僅用十幾天時間,就確定和破譯了“非典”病毒的基因圖譜,並開發出檢測儀器。隨著科技的發展 ,今天人類在與病魔的鬥爭中已處於上峰,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完全有能力,最終戰勝“非典”。
從醫學角度而言,疾病是與生俱來的,特別是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是會經常出現的。據史料記載,早在18世紀,全世界就流行過天花疾病,但囿于當時的醫學水平而導致死於此病的人數,歐洲達50萬人,亞洲多達80萬人;1918年,在歐洲爆發的 “西班牙流感”波及世界許多地區,4000萬人因此死於非命。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當今社會,人類仍然面臨各種危險疾病的威脅,瘧疾、霍亂、結核病、登革熱、埃博拉熱和艾滋病等疾病橫行於世。比如, 近幾年多次在非洲爆發的埃博拉出血熱,已使近千名患者死亡,死亡率近半。此外,僅2002年全世界就有900萬人感染肺結核,造成200多萬人死亡,更不用説“世紀瘟疫”艾滋病造成的死亡數字。相比之下,非典型肺炎迄今全世界僅有百餘人死亡,死亡率目前不到5%,在各種傳染病中遠遠稱不上嚴重。
疾病誠然可怕,但在與疾病的長期鬥爭中,人類從未放棄過努力。19世紀,人類逐漸發現了自身的免疫系統,建立了免疫學。特別是多種疫苗的研製成功,為人類與病魔做鬥爭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近兩個世紀以來,人類戰勝疾病的速度越來越快,能力也越來越強。
1885年狂犬病疫苗的發明以及1890年治療白喉抗毒素的問世,為人類迎來了20世紀大規模戰勝疾病的曙光。1921年,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脫穎而出;1928年,世界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應用於治療;同年,一種治療百日咳的疫苗誕生。到了70年代以後,人類征服傳染病的成就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天花和脊髓灰質炎相繼被消滅,乙肝疫苗培育成功,不少長期肆瘧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如今的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死亡人數一直在下降。那種疾病一下吞噬數千萬人生命的時代幾乎一去不復返。
事實上,自從有了人類,人們就在不斷地與疾病做鬥爭。隨著人類對各種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一個個醫學難關也隨之不斷被攻破,人類擺脫各類疾病束縛的速度正日益加快。這種趨勢隨著當代高新技術的應用,將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2 0世紀80年代瘋牛病在英國首次發現,此後曾有一些專家預計,英國經由瘋牛病感染新型克雅氏症的人數可能高達50萬,這引起多年恐慌。然而由於基因技術的運用,病因很快被確定,因此各國在採取了必要措施後,這種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20世紀末,英國實際確診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只有55人。同樣,今天科學家用基因與計算機技術快速破譯“非典”病毒基因,能夠使“非典”病例剛剛出現不久就被發現,從而為有效控制疾病進一步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學上的每一次發現,都是人類邁向自由的一步。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而不是越來越多的限制。因此我們應該理性地面對身邊的疾病,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該過度恐慌。我們應該了解,人類與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鬥爭是永無止境的。對於今天的“非典”,只要重視它的危害性,加強對它的研究,建立完整監測體系,實行有效的控制預防手段,就一定能消滅或者控制它的傳播與流行。(記者楊駿 曲國斌)
>>> 專題:防治非典型肺炎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