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低成果差 高校畢業生招聘別“趕集”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4日 15:20)
人才招聘會動輒幾萬人,效率低成果差,學生求職成本往往付諸東流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徐江善吳獻)為使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許多地方舉辦了一些面向大學畢業生的大型“趕集式”人才交流招聘會。記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採訪時感到,這種招聘會效率低、成果差。高校畢業生們建議多舉辦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化、小型化招聘會,尤其要開發建設好校園網,實現網上招聘。
武漢的一位大學畢業生,講述了他參加深圳人才招聘會的情況:“我們三個同學提前一天趕到深圳時,招聘會場已是人山人海,根本沒有機會向用人單位遞送簡歷,更談不上‘見面’了。還有的招聘會門票賣出去了,但場地容量有限,只好退了一萬多張票,我們這些遠道來的大學生非常失望。”濟南、西安等地畢業生講述的求職經歷也大同小異,人多、擁擠、效率不高,是他們的共同感受。
一些高校教師和畢業生指出,現在各地的教育、人事部門都舉辦人才招聘大會,動輒幾萬人,看上去熱熱鬧鬧,但針對性不強,成功率自然就低。有些畢業生反映,他們曆盡千辛萬苦遞上的簡歷,許多用人單位根本不重視,有的學生親眼看到招聘會結束時,工作人員把一些簡歷扔進了垃圾箱。
在一些省市,由於沒有統一的管理,會出多門,為求一職的大學生逢會必趕,畢業生的求職投入(門票、簡歷、車費)大都付諸東流。記者在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隨機採訪的畢業生,平均趕場(招聘會)4到8個。更令人憂慮不安的是,一些單位頻頻光顧各類大學畢業生招聘會,假招聘,實宣傳,造成眾多畢業生求職成本增高。
由於高校畢業生大規模走向就業市場還是近一二年的事兒,我國許多地方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於“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仲介形式。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專業化、小型化的招聘活動深受畢業生歡迎。山東省人事廳畢業生就業處副處長楊志暉説,從去年開始,他們按學科和學歷分為6大類,分別在一些高校舉辦招聘見面會,使學生不用再盲目地趕場了,針對性加強了,簽約率也大大提高了。從今年開始,北京市將每年舉辦一場的北京人才大市場———大中專畢業生“供需雙選”綜合會,改為按行業舉辦4場的“供需雙選”專場會,深受畢業生的好評。
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畢業生認為:目前缺少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佈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這種狀況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要求極不適應。他們呼籲,國家有關部門一方面要開發建設好校園網,使就業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儘快實現政府網站、社會人才仲介機構網站與校園網有效連接,讓更多的同學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實現就業。
責編:劉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