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人類太空飛行道路坎坷 宇宙探索任重道遠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5日 12:38)

  新華通訊社消息: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從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體,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消息傳出,世界震驚。人們在為喪失優秀宇航員而悲痛的同時,不禁對載人太空飛行提出質疑,對太空探索的未來充滿擔憂。

  實際上,早在“哥倫比亞”號災難以前,人類已經在太空探索過程中遭遇到數次重大災難:1960年10月24日,原蘇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火箭發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1967年1月27日,美國3名宇航員在阿波羅-1號模擬發射過程中因起火而喪生;1967年4月23日,蘇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駕駛的宇宙飛船在降落時墜毀;1971年6月29日,3名蘇聯宇航員在結束24天太空旅行返回地面時因缺氧窒息而死;1980年3月18日,蘇聯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火箭發射爆炸導致地面50名技術人員喪生;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儘管遭遇如此眾多的事故和災難,但人們並未停止探索宇宙的腳步。美國“挑戰者”號空中爆炸事件發生後,美國、歐洲乃至中國等許多國家仍繼續進行太空探索,世界上眾多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建設,以及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等一系列太空探索項目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此次“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災難,卻使“是否繼續進行載人飛行”重新成為人們爭論的話題。

  其實,這是一個與航天事業本身一樣“古老”的問題。自從有了航天探索,有關派人還是裝載機器人上太空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有人認為載人飛行風險太大,應該用機器人代替;還有人認為,儘管進入太空風險多多,但載人飛行是探索太空的需要,人類只有進入太空,才能對太空進行真正的了解。

  正如法國負責科學與新技術事物的部長級代表克洛迪艾涅爾所説,太空探索的風險永遠不會為零,技術進步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種災難和悲劇,但人類不能因此而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因為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要。這位曾經兩次飛上太空的前歐洲航天局宇航員表示,她曾經希望“挑戰者”號空中爆炸的悲劇不再重演,但許多問題有不可預見性,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風險。

  2002年6月登上太空的法國宇航員菲利普佩蘭也説,他隨時準備登上任何一架航天飛機重返太空。即將於今年6月接任歐洲航天局局長一職的讓-雅克多爾丹也表示,所有征戰都有潛在的威脅,如同空難不能停止航空事業,太空災難也不能停止航天事業一樣。如今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和平大使的法國前宇航員帕特裏克博德里則表示,只要科學技術進步需要,人類就應該繼續進行載人飛行。

  自從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次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一圈後,人類踏入太空已經42年了,在這40多年的時間裏,人類不但踏上了月球,而且還在太空建起了空間站。然而毫無疑問,太空探索是一條充滿荊棘的不平坦之路,在這條道路上,人類依然任重道遠,還會遇到各種坎坷,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人類必將在太空探索過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新華社記者 盧蘇燕 )

  >>進入專題報道《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

責編:辛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