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滿足載人飛行要求 "神舟"四號增手動擋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30日 09:32)
北京青年報消息:12月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寒風刺骨,滴水成冰。一場罕見的大雪後,發射陣地的氣溫竟達到了零下27℃。如此低溫下的發射,二三十年不遇一次,這對屹立在發射塔架上的長征二號F火箭和神舟四號飛船,都是一次極為嚴峻的考驗。在飛船的各種測試現場,總能看到總指揮袁家軍在調度指揮,處理各種問題。
發射前兩天,記者在酒泉基地神舟賓館袁家軍的工作間裏,對這位著名的科技少帥進行了採訪。
■航天飛船增加人工控制多項功能
袁家軍告訴記者,這次發射的神舟四號飛船是對載人技術考核最全面的一艘飛船,它與真正的載人飛行的技術狀態是一致的。也就是説,如果有航天員在船上的話,飛船的性能已能滿足載人飛行的要求。神舟四號在充分繼承前三艘無人飛船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工控制、在軌自主應急返回等多項功能,將進一步考核飛船系統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獲取航天員船上生活環境和與航天員安全相關的數據。
談起飛船新增加的人工控制功能,袁家軍打了這樣一個比方:飛船類似于飛機或汽車,除了要能自動駕駛外,還要增加“手動擋”,以便處理各種複雜的飛行情況。
神舟四號對飛船的儀器儀錶顯示功能進行了改進,飛船增加了關鍵事件的語音和重要操作事件的時間提示。與前三艘飛船不一樣的是,為了應對由於氣象等原因飛船不能返回到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的情況發生,提高返回的成功率,神舟四號飛船還具有返回酒泉副著陸場的能力。如果飛船應急返回的話,船上的世界地圖,可選著陸區,以至各著陸區的返回啟動時間和程序都已具備。
此外,這次神舟四號的所有舷窗玻璃都換成了一種新材料,保證返回再入大氣層後,舷窗透光性能良好,使航天員著陸後能可靠地判斷著陸地形,決定是否脫掉主傘。
雖然神舟四號沒有載人,但袁家軍總指揮要求科研人員做一切設計和試驗都要有“載人意識”,為此,他們圍繞神舟四號飛船開展了一系列載人專題工作,用“嚴細慎實”的精神全力確保神舟四號的成功。為了驗證飛船的各項性能,2002年,正在訓練中的航天員還在神舟四號飛船上進行了為期一週的適應性測試。
“經過今年航天員與飛船的人船聯合測試,工效學評價試驗考核,航天員普遍對飛船的操作設計和工作環境反映良好。”袁家軍如是説,“航天員在完成各項訓練後,都有機會遨遊太空,將來他們會像加加林一樣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據負責與航天員接口設計工作的科技人員介紹,在實際測試中,所有的航天員都十分投入,對飛船的各項操作熟悉很快。他們頭腦敏捷,反應迅速,表現出很高的素質,對飛船的安全可靠性表示放心。
■“神舟”四號人氣越來越足
離真正的載人飛行越來越近了,飛船裝載的航天員必備的生活工作用品也越來越有“人氣”,航天員睡袋、餐具包、殘渣收集器、應急小便收集器、航天員散裝物品櫃及其滅火器、個人衛生用品、防運動病的藥品和飛行文件等都已裝入神舟四號飛船。
“我國的神舟載人飛船方案非常有遠見,這一點是最值得驕傲的。” 袁家軍説,神舟飛船由附加段、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這種“三艙一段”的結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雖然中國研製神舟飛船比美俄起步晚了一些,但起點高,一步到位。飛船軌道艙既能進行留軌對地觀測,又能作為未來空間交會對接的一個飛行器,是今後天地往返運輸的優良工具,堪稱真正能擺渡天河的神舟。
袁家軍坦言:“能親飛太空當然更好啦,我在高中和大學畢業時兩次參加飛行員體檢都通過了。當時北航700多人報考,只有9人合格,我就是這九分之一。但因為已被錄取為研究生,相當於邁進了航天的門檻,只能忍痛割愛。如果當時去當空軍飛行員,説不定挑選航天員時我還能選上呢。”袁家軍的話語中透著自信。
他告訴記者,中國的神舟飛船現在主要是從事科學探索,一旦突破成本和安全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中國的老百姓完全可以像海外富翁一樣,像乘“空中公共汽車” 一樣上天遊一遊。
■總指揮一輩子就想辦好這件事
袁家軍無疑是一位執著于航天夢的科學家。填報大學志願時,袁家軍的第一志願第一專業是:北京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在“如果以上志願不能實現,是否服從分配”一欄中,他寫了:“不服從!”大學畢業時,面對當飛行員還是繼續在空間技術領域深造時,他再次選擇投身航天。時至今日,神舟終於放飛了袁家軍的飛天夢想。
從袁家軍被任命為“神舟”總指揮的那一天起,他就在內心莊嚴地發誓:“這輩子只要能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就沒有白活。” 從1999年開始,袁家軍與千千萬萬個研製人員先後成功地將神舟系列無人試驗飛船送入太空,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大大加重了中國在國際宇航界的分量。打造安全可靠的飛天神舟,把中國的第一位航天員送上太空並安全返回,袁家軍正率領著他的“夢之隊”用實際行動催生這一天早日來臨。
■袁家軍簡介
袁家軍,國際宇航聯副主席,神舟飛船總指揮。中國科協常委,全國青聯委員會常委。第11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1962年9月出生於吉林通化。1984年畢業于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與應用力學系,1987年畢業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空間飛行器設計專業碩士學位。歷任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研究室副主任、501部副主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副院長,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1995年,擔任“神舟”號試驗飛船系統第一副總指揮後,組織制定出一套適合飛船研製特點的並行工程管理辦法。1999年底,圓滿完成了神舟試驗飛船發射任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2000年4月,任 “神舟”飛船總指揮,先後指揮了“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射。
■相關鏈結
■鏈結一:飛船為何選在冬天發射
低溫和嚴寒對於航天發射是非常不利的。為什麼不能避開這個季節呢?
飛船上天后,要由我國的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和回收。這個測控網由多個陸基的國內測控站、國外測控站和我國的四艘“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組成。除了遠望一號,其他三艘測量船的任務海域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那裏的海況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節要好一些。為此,“神舟”號飛船的發射時機就只能選擇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
■鏈結二:飛船為何選在夜晚發射
“神舟”號飛船的發射窗口之所以選擇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設備捕捉到跟蹤目標。道理很簡單,在漆黑的夜空中,噴射著火焰向太空飛行的載有飛船的火箭非常顯眼和突出。
■鏈結三:“神舟”四號到底如何上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顧問、中科院院士梁思禮在本報用幻燈片對“神舟”四號的發射及返回進行了演示。
頂部安裝有“神舟”四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後,火箭轉彎,此時位於火箭頂部的逃逸塔首先與箭體分離,緊接著火箭底部的四個助推器也與箭體分離脫落。隨後一級火箭關機,並與二級火箭分離,二級火箭同時點火,飛行一段時間後,二級火箭關機,飛船與火箭分離,並繼續依靠慣性飛行。此時飛船兩側的太陽能帆板展開,並對太陽定向,開始供電,飛船調整姿態,進入環地球飛行軌道。此時,分佈在我國各地的地面測控站和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四艘測量船組成的陸海全球測控通信網張“網”以待,捕捉“神舟”四號飛船的信號。
飛船飛行若干天后,我國位於南非好望角附近的測量船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飛船軌道艙與飛船分離,繼續在軌飛行。飛船推進艙的制動發動機啟動,使飛船減速,隨後推進艙與飛船分離,飛船返回艙進入大氣層。
返回艙下降到一定高度後,降落傘打開。首先打開的是引導傘,隨後一連串的減速傘一個帶出一個,最後帶出面積達幾百平方米的主降落傘。在返回艙臨近地面一米時,底部小火箭點火,向上的升力確保返回艙緩緩著陸。 (彭搏 曾偉)
■進入專題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