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墨西哥科拉山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08月26日 13:18

    新華社墨西哥城8月25日電通訊 1985年,馬爾塔魯伊茲和她的丈夫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放棄了他們在墨西哥城的舒適生活,來到位於北部克雷塔羅州美麗的科拉山區,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項覆蓋面達5個城市、600個社區近10萬人口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兩年的實地考察之後,他們創立了非政府組織“科拉山生態團體”,目的是在當地居民中間推廣可持續發展理論,即在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的同時,創造就業機會,消除貧困。

    今天,魯伊茲的生態團體已贏得了墨西哥政府的支持並且不斷發展壯大,現在他們已經有了專職的護林工人,在過去的5年中,他們共植樹350萬株;幫助當地居民修建節能爐灶1234座、高産蔬菜大棚500座等。更令人興奮的是,隨著居民保護意識的增強,美洲豹、白尾鹿等已經絕跡的動物又回到了保護區。

    在他們十多年的持續努力下,科拉山區已由一個貧窮、落後且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地區一躍成為墨西哥國家級生態保護區,並被聯合國列為《21世紀行動議程》地區可持續發展試點。

    一個民間團體為什麼能在可持續發展中扮演如此重大的角色?魯伊茲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總結説:“自下而上,由上到下”。她進一步解釋:“政府在政策制定上非常重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但各地區情況不同,因此在政策具體執行中存在一定障礙,這時候應當發揮各地區民間團體的作用。因此我們當時組建了科拉山生態團體,積極推動地區可持續發展計劃,並將科拉山作為試點,結果我們成功了。”

    萬事開頭難,魯伊茲回憶起他們剛到科拉山區時的情景。“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完全喪失了印第安傳統的人們,他們靠天吃飯,根本沒有什麼就業,貧困使得每年有3萬人離開家園前往美國謀生。但是我發現,就是在這些人中有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那就是多年形成的對大自然的感情。過度開荒和放牧的責任並不完全在他們,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活動對自然的損害,因此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有人組織他們,告訴他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土地,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不是坐吃山空。”

    在魯伊茲的感召下,當地居民的生態意識被喚醒了。科拉山生態團體所提倡的發展思路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響應,他們有的自發參加團體組織的公益生態勞動;有的定期召開生態大會共同探討資源保護問題;更有些土地所有者自願捐出部分土地用以退耕還林;而在此過程中,魯伊茲的生態團體共召集當地居民舉辦了400多次諮詢會,徵求他們在地區規劃和發展上的建議和意見,廣泛的參與為這一地區的生態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拉山國家生態保護區成立後,魯伊茲為自己的團體制定了5個工作目標:理解、尊重和關愛大自然及生態多樣性;保護和修復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強科拉山生態圈的自然修復功能;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大力推廣“綠色經濟”和高效農業,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為實現這些目標,科拉山生態團體通過遊説,組建了可持續發展技術諮詢委員會,參加者來自五湖四海,社會各界。諮詢委員會組成的多元化不僅解決了科拉山可持續發展中的技術問題,也帶來了急需的資金。一些企業家主動參與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投資;一些國家官員鋻於生態團體所取得的成績,鼓動國會增加撥款;一些藝術家則搞起了籌資義演。

    魯伊茲説,可持續發展需要聯邦政府、各地區政府的整體協作,“最基層由活躍的民間團體搞試點,摸經驗,盡力擴大發展計劃的規模;而最高層政府則給予技術、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並負責將有益可行的經驗向全國其他地區推廣。這種自下而上,由上到下的良性互動,非常有利於可持續發展計劃的貫徹實施和推廣,而其中發揮地方民間自發團體的力量極為重要,因為這樣能夠保持一項環境政策的可延續性,不會因為政府換屆選舉而發生改變,這也是我們的發展思路”。(新華社記者 葉書宏)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