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
人民網消息:今天上午10時,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代表科技部發佈中國《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並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李學勇説,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非常重視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可持續發展,“九五”期間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力的促進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既要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等領域長期積累的問題,又要處理好人口老齡化、重大疾病、生態環境惡化等新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對技術、資金、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科技創新。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推出了《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以指導全國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我國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談到《綱要》的主要內容,李學勇説,《綱要》針對未來十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及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提出了“創新、協調發展”的方針和四個“相結合”的原則,來指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根據新的發展需求,《綱要》選擇了加強戰略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強化基礎性工作、加速成果轉化、開展示範試點、優化科技資源等六個方面作為重點任務。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綱要》突出了12個重點領域:人口數量控制、健康與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水安全保障、油氣安全保障、戰略礦産資源安全保障、海洋監測與資源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與再生能源、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綜合治理、防災減災、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全球環境問題等,以滿足可持續發展對科技的需求。
有記者問,“九五”期間我國在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天發佈的《綱要》中,有沒有針對性的措施?
李學勇説,“九五”期間,我國在西部地區開展了水資源可利用的科技攻關,切實解決了水資源的生態承載、生態用水等問題,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了基礎。在油氣資源的科技攻關方面,我國在塔裏木盆地發現了有史以來單個最大的油氣田,在內蒙古伊克昭盟發現了最大的天然氣儲備田,這為解決油氣量的短缺、為西氣東輸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李學勇説,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還需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科技創新的能力不足,我們自主知識産權的成果,特別是原始性創新的成果不多。第二,科技投入不足。中央政府的投入有限,地方政府在“九五”期間投入不足,特別是吸引企業和金融界的投入不夠。第三,機制問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當是政府主導,同市場機制相結合。應當説,政府出力比較大,但是如何運用市場機制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措施在《綱要》中也體現了。一是《綱要》增加了加強基礎研究工作、加強高技術前沿領域的一些創新工作安排等方面的內容。二是政府投入近百億資金,以帶動地方政府。三是在機制方面,《綱要》確定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市場主導,“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作為一項原則,貫穿在《綱要》實施的過程中。
有記者問:“九五”期間科技部推出了相關的計劃和綱要,這次推出的《綱要》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李學勇説,《可持續發展科技綱要》的制定,確實跟1994年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有所不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突出了科技創新。依靠科學技術來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綱要》既體現了服從國家的長遠發展,又緊貼人民群眾的需求。《綱要》確定了12個重點領域,在這些重點領域之中,包括國家有戰略需求的方面,也有涉及老百姓吃、住、行和健康的方面。第三,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實現這些目標的保障措施。
有記者問,現在國際上在可持續發展的領域進行合作,中國有哪些合作項目,近期有什麼大的合作項目?
李學勇説,在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的領域,國際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針對我國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和國外包括雙邊、多邊來開展科技合作,同時向國外開放我們的重點科研計劃。也希望國外包括國外的組織,來開放研究計劃,和我國進行合作。中國和歐盟就達成了這樣的相互協議,歐盟第六個框架協議對中國開放,中國基礎科研計劃和高技術科研計劃向歐盟開放,這些題目和計劃中包括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第二,積極爭取有關國家、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對我們在可持續發展科技工作方面的一些援助和支持。第三,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國際上的大企業、跨國公司,向中國轉讓技術,轉讓關鍵設備,包括管理經驗。第四,積極參與全球性和區域性重大國際合作計劃,既造福于中國人民,也要為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李學勇還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其它問題。出席記者招待會的還有科技部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石定環,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司長王曉方,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王偉中等。(記者周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