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奚旭初報道:時至暑期,許多補課的廣告滿天飛。耐人尋味的是,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暑假的補課大多不直稱補課,而改稱“夏令營”了。比如補語文的,叫做“文學夏令營”;補數理化的,稱做“科技夏令營”……只有補外語的,似乎想不出更好的稱呼,乾脆就叫“外語夏令營”。究其改名換姓的原因乃是為了逃開教育主管部門年年重申的不準假期補課的禁令。
孩子們想不到這麼多,只是苦惱地説:“第三學期”又要開始了。孩子們的話令人深省。暑假的設置是因為學生們經過一個學年的緊張學習,身心需要調節,同時也是為下一個學年養精蓄銳。有句俗話講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暑假和學習之間的關係類似于“磨刀”與“砍柴”之間的關係。而暑假被異化為“第三學期”,則違背了教學規律,其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
那些辦“營”補課者,眼睛盯住的當然是鈔票。而家長們把孩子送去補課的理由,則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時間和機會提高孩子的能力、成績。父母之心,可以理解,但當父母的更該明白,把暑假還給孩子,讓孩子享受繽紛多彩的暑假生活,過一個有益的暑假,給孩子成長帶來的成效遠比那些以贏利為目的,為期半個月、一個月的補習課大得多。有教育專家説,暑假是開發孩子非智力因素的“黃金季節”。我們應該聽聽專家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