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8月7日報道:昨日,記者從廣州天河區教育局獲悉,該局以《網絡文化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正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為題,立項進行專題研究。
立項研究學生網絡語言
據了解,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絡語言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網民們將文字、數字、符號、英語和圖片進行隨意的連接,創造出來大量的網絡語言。有些學生為了突顯自己的“創意”與“個性”,甚至在正式的作文中都使用了網絡語言。
上學期末,廣州市某中學的語文老師在語文測驗卷中發現,不少學生上交的作文中普遍都出現了如今頗為流行的“字母+數字+漢語”的網絡語言,如“GG”、“MM”、“恐龍”、“大蝦”等,有的甚至是一串莫名其妙的數字:“5555”、“7456”……
日前,天河區教育局專門對此立項進行專題研究,題目為《網絡文化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正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
課題作為“十五”規劃內容
據介紹,雖然也能看到學生使用網絡語言所折射出的思維火花,有的也用得很有創意,很精彩。然而,上網聊天時為了快捷方便,便默認了對方使用的錯別字、符號和數字等“網絡語言”,時間長了,必將對學生正常語言習慣的養成産生負面影響。據悉,該課題已作為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的內容,于日前立項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