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暑期文化】莫讓暑假成“暑眠”  
08月05日 17:03

    “暑假暑假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從早到晚吃完睡,昏昏沉沉不知味”。網上這則“帖子”,已成為不少大學生暑假生活的真實寫照——學習沒計劃,找工不容易,整天蜇伏在家,上網、看電視、睡懶覺。本該很有意義的暑期生活變得無所事事、無聊乏味,被一些大學生戲稱為“暑眠”。

    記者對暨南大學新聞系2000級B班做了一個調查:在全班34名同學中,有10人實習,3人打工,另有16人回家“避暑”,5位同學出外短暫旅遊後也進入家居行列,閒居在家的同學佔了60%多。陳鎮東同學告訴記者,他本想報名讀英語,但一回家整個人全部鬆弛下來,什麼事都不想做了。“現在整天吃喝玩睡,覺得很無聊。如果再這樣下去,剩下的一個月真不知該怎麼辦好。”

    與此同時,一些想幹事的同學也常常碰壁。華南師範大學的留校生王燕飛為求得一份家教的工作,通宵在校勤工助學中心排隊,但最終被告知名額已滿。暨南大學新聞系的劉偉強,暑假一開始就找了一份派宣傳單搞促銷的工作,但做完一天就不幹了。“除了一天的開銷外所剩無幾,再加上覺得實在學不到什麼東西,最後只好放棄、回家。”劉偉強説。

    事實上,不少大學生都希望通過暑假多接觸社會,積累一些社會經驗。中山大學的吳芳暑假在一家報社實習,雖然每天都是些聽電話、找資料、編一些小稿件的零活,但覺得很有收穫,“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多接觸社會、多一些學習機會對將來找工作都會有好處。”但除了新聞、外語、電腦等專業大學生在暑假期間較易找到臨時工作、參加社會實踐外,大多數大學生找工無門,缺少機會,只好被動地待在家裏。

    一些大學生反映,雖然目前許多大學都設有勤工助學中心,但對大學生吸引力不大。因為這些勤工助學中心主要是介紹校內的工作,如今年暑假暨南大學就給四五十名學生安排了看門、打字等勤工助學崗位,其吸納能力不強,而所提供的環境也相對封閉,與大學生接觸社會生活的本來願望有較大差距,而報酬也給得較低。另一方面,由於顧慮較多,大多數高校對推薦學生到企業去打暑期工的態度並不積極,而一些大學生單獨行動往往受到社會上不法仲介的欺騙。

    教育專家指出,對大學生來説,暑假既是休息,又是自主地學習、充電的最好時機。一方面,高校和社會仲介組織應主動嘗試建立一種暢通的渠道,如舉辦大學生勤工儉學招聘會等形式,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方面,大學生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合理計劃,無論是打工、學習、旅遊等都應提倡積極參與的態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車曉蕙 李枝桂)



責編:曲歌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