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紅網:思想有多寬,就業之路就有多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9日 15:06 來源:

  紅網消息(趙學勤):

  燕君芳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家, 1998年從西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她留校當了教師。但不過一年時間,她就主動“下海”,借錢創辦了自己的飼料公司。現在,燕君芳的集團已擁有數千萬元資産,産業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光明日報》1月16日)

  聯想到前兩天北大畢業生武小鋒待業半年,幫母親串糖葫蘆的消息,更讓筆者感慨係之。在這裡,武小鋒和燕君芳已不僅僅代表他們個人,二人所代表的兩種不同類型的大學畢業生,具有典型的“標本”意義。武小鋒與燕君芳同為從貧困家庭飛出去的“金鳳凰”,為什麼結果卻是天壤之別?筆者以為,二人畢業時間長短並非主要原因,癥結還是在於二人就業思想的迥異。

  首先,求職是“等”還是“爭”?在北京,一名研究生80份簡歷才僅有兩次面試的機會,而作為本科生,武小鋒僅僅聯絡了四五個單位受挫就打道回府。他是從求職的字面意義去理解求職過程,把求職簡單地歸結為一個“求”字,在家裏被動地等待社會或者企業能給予自己一份職業。而燕君芳沒有坐等靠要,而是自己選擇自己命運的走向,認準奮鬥目標後主動出擊,在市場上靠自己的力量“爭”出了一片天地。

  其次,求職是“穩”還是“變”?武小鋒首先希望自己的工作穩定,“喜歡平靜、穩定的生活”、“也擔心下崗什麼的”。其追求職業穩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將職業穩定絕對化,將其當作擇業的唯一標準,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必然使其擇業面非常狹窄。而燕君芳卻是因市場而“變”,棄“熱”就“冷”,棄“城”就“農”,在技術薄弱、市場廣闊的農村實現著自己的夢想。高風險與高收益、高價值是成正比的,燕君芳是以個人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為雙翼,在廣闊天地裏“天高任鳥飛”。

  三是求職比“體面”還是“貢獻”?也許在武小鋒的潛意識中,“學而優則仕”,“高考狀元”的桂冠,“北大才子”的光環,似乎就理所當然地在就業時受到追捧和重用,擁有一份讓鄉親們艷羨的“體面”工作。而燕君芳毅然放棄留校當教師的“鐵飯碗”,不以女大學生養豬為羞,準確找到實現個人目標的支點,用己所長,踏實肯幹,用驕人的業績證明工作只有貢獻大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在傳統人才標準的模式下,大學生=成功=社會精英,高學歷與高薪誠聘、穩定體面劃上了等號。在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快速發展和變革的時期,大學畢業證已不是“金書鐵券”。 大學畢業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與時俱進的就業觀念,即不屈不撓的競爭意識,適應市場變化的開拓意識,和從基層做起的草根意識,通過個人奮鬥,最終以個人的成就反哺國家和社會。只有這樣,大學生就業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