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際觀察]2005冷暖中日(12.21播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13:31 來源:CCTV.com
    進入[國際觀察]>>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12月21日播出):

  日本共同社近日評出“2005中日關係十大新聞”

  言稱“回首一年,令人心寒”。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兩國擴大民間交流,日中貿易額首超日美,日本球員加盟中乒聯賽。

  一個個事件之中,有些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條條新聞背後有著哪些值得關注的話題?

  演播室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我們正在直播的《國際觀察》節目。

  我們今天節目的開始,我們先來看一張照片。在這個照片的左邊,大家可能也都認識,這是中國的駐日本大使王毅,在照片的右邊是在日本炙手可熱的乒乓球運動員,有著“瓷娃娃”稱號的福原愛,她今年是17歲,而且目前正在中國打球,而且由於她在中國打球,也在日本國內帶動了一股中國旋風。照片裏福原愛正在向王毅大使贈送她自己書寫的“中日友好”四個字,一個在中國打球的日本運動員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呢?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因為在複雜多變的中日關係當中,像福原愛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多,但是很溫暖。所以由於這個原因,福原愛也登上了今年共同社所公佈的“中日關係2005年十大新聞”。

  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將來解讀一下今天日本共同社剛剛公佈的“2005年中日關係的十大新聞”,利用這個“十大新聞”,我們也來梳理一下在過去十年裏起起浮浮的中日關係,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短片:

  昨天,日本共同社公佈的反映“2005年中日關係的十大新聞”中,可以説是有熱有冷,冷中帶熱。

  公元717年,前往中國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在今年15號的日本艾知世博會上首次亮相,引起了轟動,吸引了包括日本天皇在內的熱切關注。

  這個有著瓷娃娃面龐的小姑娘就是福原愛,一名人氣比球技更有名的運動員。今年4月,她加盟了中國遼寧隊,並將她參賽的中國乒乓球超級聯賽第一次帶入日本。

  這兩條新聞也成了“2005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中最溫暖的體現。“十大新聞”按溫度劃分,中日經貿關係可以用“不冷不熱”來形容,一方面日中貿易額首次超過日美貿易額,日本訪華人數也在今年前十個月達到了281萬人次。但是,日本國內要求打壓中國經濟的聲音和日本計劃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停止對華貸款的事實也著實為中日經貿關係降了溫。

  共同社“中日關係十大新聞”中最冷的還是圍著以往中日關係中總敏感的話題,歷史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戰爭遺留化學武器問題等等,這些中日關係中不可規避的遺留問題也是2005年留給中日兩國人民最深的回憶。

  演播室主持人:

  好,我們今天請到演播室的兩位,一位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劉江永教授,還有一位是我們的新聞觀察員郭建新。另外,我們今天節目還有一位“場外觀察員”,他就是參與這次評選共同社“十大新聞”的日本共同社中文新聞報道室的總編輯河野徹先生,河野先生曾經在北京大學進修過,學過中文,中文講得非常地不錯。我們今天通過電話採訪了目前正在東京的河野先生,請他首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次他們評選的一個基本依據,我們先來聽一下今天下午的電話採訪。

  電話採訪日本共同社中文新聞報道室的總編輯河野徹:

  河野徹 日本共同社中文新聞報道室總編輯:

  共同社今年4月份成立了一個中文的報道部門。那麼應該我們想,應該總結今年的中日關係,內部開討論會,今年有什麼樣的新聞?大家討論了以後,大概前面三條大家都同意了。然後呢,我們覺得除了政治上很好多摩擦,民間基礎還是友好的,而且中日兩國不是最近幾年的事,而是有2000年的友好往來。那麼去年年底在中國發現的遣唐使的事,我們覺得很重要,而且這個,我們在日本國內反映比較強烈,還有中日民間的往來也很多的,我們日本訪問中國的人已經超過280萬了,而且在日本的中國人也很多,大概49萬,還有中日間的貿易往來也很多,我覺得這些事情很重要,所以就選出來第五條和第六條。除了這個以外,我們日本的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也在中國國內受到歡迎,所以我們就選出來第十條。

  演播室主持人:

  劉先生,剛才我注意到在我們的短片裏邊,共同社在評出“十大新聞”的時候,用了一個副標題,“中日關係,令人寒心”。我不知道您同意這樣一個概括性的語言嗎?

  劉江永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

  我想實際上如果説是問到每一個人,特別中國人或者是日本人怎麼樣看中日關係?在即將過去一年,大家可能都是有一種感覺,就是對中日兩國政治關係持續惡化表示憂慮,同時也對中日兩國民間友好往來也給予期待,大概是這樣一種心情。至於它談到令人心寒,我覺得確實反映出做統計、做調查的這些編輯者,他們對中日關係目前的現狀一種深刻的憂慮。

  演播室主持人:

  當然共同社只是日本兩大通訊社之一,它以一個日本的媒體來看中日關係過去一年的風風雨雨,帶有他的判斷價值、體系,不一定我們一定能接受,也不一定我們所有的觀眾都認同。但是,總體概念是不是心寒?郭先生怎麼看?同意嗎?

  郭建新 新聞觀察員:

  剛才已經講了共同社作為一個媒體,它自己評價出來了。評價出來,這裡面顯然是帶有他們自己從日本的媒體角度來看,但是有一個巧合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沒有?這“十大新聞”裏面有六個,比如説關係到參拜靖國神社或者中日東海劃界、石油開發等等,有六個是屬於負面的,能夠讓人感覺到中日關係是處於一種緊張狀態。還有四個,包括像福原愛,人員往來等等,有四個是屬於正面的,就是民間往來或者像中日關係還有一種溫度,正好是有六個、有四的。如果我們按溫度的冷熱來分,這是“倒四六”,這種巧合恰好表明了現在中日關係恰好處在一個似乎是冷大於熱,或者是寒強溫弱這麼一個感覺上。這樣的評價,所以回答你剛才説的問題,人們感到有點寒心,是覺得這個事情很緊張了,這個事情已經走到了一個,再往下走會不會“倒三七”?會不會“倒二八”?因為兩個國家都是重要的國家,都處在同一個地區,所以如果要出現政治關係持續地寒冷下去,這確實讓人感到寒心。

  演播室主持人:

  説得非常好。劉教授,我們先説説,像我們今天節目,“2005中日關係”冷暖中日,我們先説説暖點兒的。它評價出來熱的部分是中日之間的人員交流非常地超記錄,而且像福原愛這樣的瓷娃娃,類似像友好大使這樣一種形象,還有像遣唐使在日本受到轟動。這個東西真實地反映中日關係之間是一種暖的感覺嗎?

  劉江永:

  我覺得現在從中日關係講,有人説是好像是“官冷民熱”,實際上也不一定確切。因為我們看到民間實際上也有普遍雙方通過民意調查測驗來表明關係還是趨於冷淡的,包括“十大新聞”當中評出第一條,就是由於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問題出現了一些針對日本的遊行,這實際上也反映民間出現一些問題。當然,在民間的交往當中,應該説還是有很理性的,同時有很真誠的交往。像“十大新聞”當中反映出了兩個,一個是屬於歷史文化部分,就是井真成,去年出土原來在唐玄宗時代留學到中國來的一個,應該説日本的遣唐使,實際上他在中國學習非常用功,但是英年早逝,36歲就去世了,在歷史上這個人沒有什麼記載。但是這次出土的文物可以被稱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個第一級的史料,因為上面第一次非常清楚地寫的“國號日本”,這個比在日本現在的文物當中,出土有關日本的記載還要早幾十年,所以它對日本本身是很重要的。

  演播室主持人:

  等於説白了,是日本這個國家存在的歷史印證。

  劉江永:

  在中日關係史當中,日本教授來考證實際上比日本自己的歷史當中還要早,這反映了歷史上中日兩國當時是很非常友好的,在唐朝的時候。

  演播室主持人:

  這事日本很看重。

  劉江永:

  這事當然看得非常重。另外,從中日兩國目前的現狀來看,實際上在民間交往方面,比如像福原愛,這樣一個乒壇的新秀或者明星,在日本有“明星”稱號了。我認為她本身的確對推動兩國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是非常重要的,我很重要這件事。因為中日兩國歷來是通過體育、通過文化的交流來促進兩國關係的發展,比如説中日邦交沒有正常化的時候,那個時候實際上我們在北京舉行了第26屆乒乓球錦標賽,當時周總理親自接見了日方這些冠軍們,對他們體貼入微,實際上都為日本和中國後來發展關係實現正常化起了推動作用。

  演播室主持人:

  劉教授説得非常好。實際上因為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很多人知道中美之間的關係是叫乒乓外交,其實中日之間也類似于乒乓外交打的頭陣。

  郭建新:

  像駐日大使王毅最近講,每當兩個國家的政府層面關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的時候,民間的作用就顯得非常地重要,而且以前中日關係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在這個時候,民間的作用通常會把關係協調過來,所以現在王毅大使也講,是民間交往發揮作用的時候了。也許民間的這相互的感覺會有好的作用。

  劉江永:

  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她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運動員,實際上我們可以小中見大。她到中國來學習乒乓球,據我了解,好像我們的乒乓球國手呂林、程榮燦都曾經做過她的指導,而且她跟“師姐”王楠一起打雙打。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她一定意義上在中國的老百姓心目中知名度不亞於我們中國的乒乓球世界冠軍。

  劉江永:

  在我眼裏她就是一個“鄧亞萍第二”,打起球來、贏了球説得非常好。

  另外,福原愛今年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就是在12月15號她獲得了女子乒乓球世界盃的第三名。

  演播室主持人:

  這既是日本的好消息,也是中國的好消息。

  我們這個話題先談到這兒。接下來我們要稍微地冷靜一點,來看一看中日關係的一些實質性的方面,那就是説政治、經貿。我們知道中日之間的經濟一直是中日發展的一個奠基石,或者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推動力。而最近一段時間,我也注意到你們學術界也在談“政冷經熱”,那是前兩年;然後逐漸開始出現了“政冷經冷”這種概念,現在怎麼來準確、客觀地理解中日之間的這种經濟、貿易往來?

  劉江永:

  我想這個問題從“十大新聞”的評選當中,注意到了雙方的經濟關係應該作為一個重點來評價,但是他給的數據確實是稍微舊了一點,因為它實際上講的是2004年的數據,我們來評的話,我們應該從2005年的狀況來評。截止2004年,中日經貿關係應該總體來講,從2000年開始應該説比較火爆,或者説增長都在20%到30%,應該説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從2005年以後,出現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經貿關係也隨著政冷開始趨於冷淡,特別表現在上半年,中日貿易應該説增長幅度在大幅度下降,大概商務部統計到今年10月份,中方最新統計來看,中日雙邊經濟貿易的增長幅度今年大概在10.3%左右,到10月份。跟中國貿易總體增長20%多相比較,應該説屬於比較低的一部分,在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當中,日本已經是降到了第三位,從2004年開始降到了第三位,而且在前十大貿易夥伴當中,它的增長幅度是最低的,歐盟或者是美國跟中國的經貿增幅都在20%以上,這是一點。

  第二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對中日雙方增長的緩慢都是不利了,但是對日方的影響更大一點。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主要是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這一部分下降得比較多,影響到了中日整體貿易的增幅,這一點應該還是引起重視的。另外,在投資方面,應該説日本對華投資項目也趨於減少,總體來講,我覺得下半年比上半年要好,開始出現了“政冷經溫”,開始回升,有這麼一個趨勢。

  郭建新:

  我覺得這倒是,應該從幾面去看。

  一是政治和經濟歷來是分不開的,如果政治方面冷,顯然會影響經濟合作方面,尤其是政府層面的。再一個,應該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上看待這個問題,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是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個什麼像樣的一般的民用項目,進來投資個三五百萬美元,這就像一個項目的樣子了。但到去年2004年,甚至到2005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是進入到一個要高科技的時候,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時候,是一個上規模的時候。而且在這個時候,如果日本民間的一個小項目進來,或者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中國是不感興趣的。再加上,你在政治上又影響到了民間之間相互情緒上的東西,所以在這種的投資上顯然也會出現一定的經濟冷卻。

  演播室主持人:

  好的,我們再來看一下中日重要核心問題,就是中日關係,説得更直接一點也就是中日之間政治層面的關係,這個似乎共同社的評價和我們很多人一般性的理解差不多,有點寒氣逼人。是不是這樣?

  劉江永:

  是的,總的感覺是今年以來應該説政治關係是更趨於冷淡,主要的原因大家也都很了解,除了上半年日本的右翼教科書以及“日美2+2聯合聲明”的發表,把台灣問題寫進了他們雙邊的政治文件當中。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在戰後60年的時候,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10月17號又公然參拜靖國神社。

  演播室主持人:

  而且是他當首相以來第五次。

  劉江永:

  是第五次參拜。是在中國和韓國領導人反復、多次向他強調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之後,仍然不顧鄰國嚴正的要求公然參拜,這樣不僅對中日關係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也使韓國和日本的關係急速冷卻,包括我們知道在前不久的“10+3”東亞峰會上,原來預定的領導人的中日韓會晤也被迫延期。

  演播室主持人:

  説到這兒,我們來引入我們的場外觀察員,共同社的河野徹先生,他對中日關係也有很簡短的一個評價,我們聽一聽他怎麼説。

  電話採訪日本共同社中文新聞報道室的總編輯河野徹:

  河野徹:

  我認為中日兩國應該是友好下去了,不能對抗。我們這些鄰國,而且互相,就是非常重要的互相互補,不光是經濟上,而且是政治上也離不開。所以我認為,雖然短時間有一些摩擦,但是從長遠看,我們有共同點很多,我們應該友好下去,因為這次中日關係惡化的原因,也是日本有一些政治家的行動的因素比較大,明年日本政治上也會有變化的,比如説日本的首相也可能就更換,還有經濟上,更多日本的企業、經濟界的人關心中國的經濟,所以我就認為會向好的方向變化,當然這需要我們自己的努力。

  演播室主持人:

  聽得出來河野先生憂慮當中有一點點樂觀。很簡短地問一下劉先生,小泉明年會換嗎?如果能換,中日關係會好起來嗎?

  劉江永:

  按照自民黨的章程規定,小泉到明年9月份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就屆滿了,如果按規定到點下車。作為日本自民黨總裁就要重新選舉,也就是説日本的首相也要重新選舉,如果説未來的日本領導人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採取明智之舉,我認為中日兩國首腦進行互訪的機會和氣氛會逐步地好起來。

  演播室主持人:

  於是兩國的關係也會稍微地緩解。好,感謝二位,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這期節目。再見。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