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敘事詩“周國知之歌”
七
他經手了一多萬各類民政經費,
卻沒有為自己撈取一分一厘;
村委會申請的救助災民名單,
他利用職權劃掉了父親的名字。
他説:
“這樣做也許不對,
不合情理,
但我認為黨的幹部,
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嚴於別人,
首先要嚴於自己。”
他動用了一方又一方木材,
為困難群眾家裏蓋房修室,
但自家的房子四壁透風,
他卻沒有動用公家一寸板子。
直到他永遠地離開這個家的時候,
他家的陽面墻上
還扯著一塊遮風擋雨的
塑料編織袋子。
為了“消茅”工程建設,
他背著相機走東奔西。
為茅草房戶照了數千張資料照片,
卻沒有給家人用過一次相機。
兒子説:
“爸爸,
給我照一張吧,
只照一次,
我長這麼大還沒有照過相哩。”
他掏出兩塊錢遞給兒子:
“去,上照相館照去。”
他妻子説:
“照一張全家福吧,趁父親身體還可以。”
他説:
“這是公家的相機,公家的膠卷,
怎能辦家裏的私事。”
他這樣清正廉潔,
這樣嚴於律己,
造成了全家的一樁遺憾,
也創造了廉政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周國知死後,
有位記者給他家補照了一張全家福,
但上面照的是周國知的遺像,
而不是他真實的身體。
八
周國知的精神,
周國知的言語,
周國知的行動,
周國知的事跡。
使人們不禁想起了那些最優秀的黨員,
最偉大的戰士。
他多像當年的雷鋒,
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他多像蘭考縣的書記焦裕祿,
心裏裝著全體人民,
唯獨沒有他自己。
他多像在陜北安塞燒炭的張思德,
為人民服務
完全徹底。
他多像保爾式的鋼鐵戰士吳運鐸,
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
實踐了“把一切獻給黨”的豪情壯志。
他還使我們想起
井岡山的篝火,
延安窯洞的燈光
七屆二中全會上那高瞻遠矚的諄諄話語;
還有朱德的扁擔,
周恩來的紡車,
毛澤東那補了又補的睡衣;
時代變了,
形勢變了,
沒有變的是黨的優良傳統;
環境變了,
條件變了,
沒有變的是黨的唯一宗旨。
九
無論是國際國內,
無論現在過去,
無論正面反面,
無論挫折順利,
都説明了一條無以辯駁的真理:
威力最大的是廉潔,
無畏無敵的是無私,
大到一個政黨,
小到一個班子,
要戰勝困難
要取得勝利,
要永遠取得人民的擁護,
永遠和群眾保持魚水關係,
根本的經驗只有一條:
那就是要像周國知那樣,
像無數的好黨員好同志那樣,
為人民服務勤勤懇懇,
為人民服務踏踏實實
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
為人民服務一生一世。
而不能光把為人民服務挂在口上,
做做樣子,
不能打著為群眾辦事的旗號,
撈個人好處,
不能看著困難群眾還處於溫飽線上
自己花天酒地;
不能在群眾面前盛氣淩人,傲氣十足
而害怕黑惡勢力;
不能為了數字、
為了面子
為了成績,
為了榮譽
搞什麼形象工程,
形式主義。
因為如果這樣,
就會導致可怕的結局:
群眾的不滿,
信任的危機,
事業的失敗,
政權的更替。
國際共産主義運動,
已經有了深刻的歷史教訓,
有了前車之覆的慘痛印記。
十
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的感情,
是世界其他許多政黨所無法比擬。
這感情,凝聚著千千萬萬共産黨人的生命,
這感情,涌動著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血液,
這感情,經受過白色恐怖的考驗,
感情,接受過炮火硝煙的洗禮,
這感情,有創業初期的同甘共苦,
這感情,有改革開放的同憂共喜,
這感情,飽含著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這感情,充滿著對祖國明天更美好的設計。
這樣的感情,
情深似海,
這樣的基礎,
堅如磐石。
只要我們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高舉“為人民服務”的旗幟;
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方針政策,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只要我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一級給一級做出樣子;
只要我們疾惡如仇,弘揚正氣,
以鐵的手腕懲治腐敗,嚴肅黨紀;
只要我們教育好我們的每一個黨員,
使他們都成為周國知式的同志;
只要我們真正從思想上、言論上、行動上,
落實總書記的要求:
權為民所用,
利為民所謀,
情為民所繫。
我們和人民群眾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深,
我們的事業就會永遠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我們就會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
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就會萬眾一心,
排除萬難,
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更大勝利!
(作者係民政部新聞辦公室主任)
責編:劉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