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緬懷我的老師馬祖光院士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5:12)

  馬祖光老師的去世,使我非常悲痛。想起來跟隨馬祖光老師學習、工作、生活的45年,在馬老師的指導下,我從尚未成年的一個大學生,逐漸成長起來,時時處處無不凝聚著馬老師對我的關心、培養。馬老師的突然離去,對我們學科真的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1958年末,我與來自全省各中學二三百名抽調出來的學生來到了哈工大剛組建的工程物理系學習。我被分配到核物理專業,從那時起便開始了跟隨馬祖光老師的學習歷程。1964年1月,我留在馬老師作為研究室主任的核物理教研室工作。1970年哈工大南遷時,我去了重慶工業大學,與馬老師有了暫時的離別。馬老師留在哈工大,與工程物理系沒南遷的部分老師和物理教研室老師發起建立了激光教研室。1974年重慶工業大學遷回哈爾濱。1976年我又來到激光專業,回到馬老師身邊工作。當時激光對我來説是十分陌生的,幸好在核物理專業學習時,馬老師安排的教學計劃,給我打下了一個比較深厚紮實的物理基礎。我感覺學習激光知識,還是有很好的條件,但是對激光知識一時還是接受不下來。馬老師就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他講,受激發射就像“五一”、“十一”時解放軍戰士,排著極其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一樣,方向非常一致,步伐非常一致(相位一致),非常整齊(頻率一致),與其他發光機制截然不同,其他發光就像群眾隊伍一樣,百花齊放,各有特點。馬老師對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一比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成為我對激光理解的啟蒙。

  馬祖光老師1981年從德國進修回校後,規劃了光電學科的研究方向和發展前景,使激光專業開始大步走上一個與國際接軌的新艱苦創業過程。我們學科很快在國際上有了相當大的影響,在國內已經有若干工作是處於前列,甚至領先的地位,這是我們學科大發展的一個時期。馬老師在我國首先倡導開展了激光介質光譜研究,並在金屬蒸氣二聚物、固態二聚物、四原子準分子激光體系等領域開展了系統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處於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馬老師在激光光譜技術、激光器動力學領域也開展了深入的工作,在國內首先倡導開展了低激發閾X光激光研究,系統地開展了非線性光學應用研究,為我國這方面學科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創造性貢獻。

  20世紀90年代初,馬老師開始領導、指導學科建設國家科技重點實驗室,又對光電子技術在國防上的應用進行了探索性研究。這些探索正是今天我們學科在光電子武器裝備上開展工作的基礎。

  許多記者曾問我:作為馬老師的一名學生,你認為馬老師的人格魅力在那裏?我非常肯定地回答,馬老師一心為公,為我們做出表率。他出國進修回國後,海關人員檢查行李時,都有些詫異。他們看到的行李裏只有資料,沒有任何其他“大件”。1986年馬老師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做了特邀報告,大會發給他的500美元獎金他當即買了一套實驗中用的“中性衰減片”帶回國。一次出國回來後到航天部去結算,200多美元的補貼他分文未取。馬老師淡泊名利,但卻在科研工作中始終以國際最先進水平為工作的目標。他的標準是能與國際上的同行比高低,始終要站在同領域國際的前沿。在幾次美國光學學會年會上,我門學科都有七八篇文章被錄用,大會主持人都羨慕地讚揚我們。

  馬祖光老師對我們的教育、指導是全面的、深刻的;馬祖光老師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老師。

  馬祖光老師在學識上、在品德上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學生王騏)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