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師益友 為人楷模
------悼念敬愛的馬祖光老師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4:55)
7月15日上午,當北京市結核病醫院的搶救醫生和領導向焦急等候在急救室門外的我們通知馬老師不幸逝世的噩耗時,我腦子一片空白,怎麼也無法相信剛剛還與我們談笑風生的馬老師會這麼匆匆撒手人寰,離我們而去。馬老師的去世是我國激光專業的重大損失,是哈工大的重大損失。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在我的心目中,馬老師一直是我的良師益友。他對教育事業忠誠,對工作兢兢業業,科研作風嚴謹,一絲不茍,一直是我們這批青年教師的導師和學術&&人。他對人熱忱、關心、愛護,無私培養,誨人不倦,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無論從學識上、人品上都堪稱楷模。
1960年我進修返校後調到哈工大工程物理系實驗核物理專業教研室。當時馬老師是這個專業的專業委員會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我給他當助教,從此既當他的學生又當他的助手,開始了我們數十年的相交相知。1961年我擔任了實驗物理專業委員會的黨分總支書記和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我和馬老師既是師生,又是工作上的“拍檔”。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馬老師主要是以愛國主義激發師生的學習動力,在缺乏天時地利的北國冰城,用“人和”凝聚師生之心。當時正值生活困難時期,馬老師身患浮腫,心臟也不好,但他每天堅持從哈工大本部走到二部(原哈爾濱航校)上班,在饑餓和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下,堅持帶領全專業的師生員工自力更生,創建核物理實驗室。不久,工大的工程物理系和原動力機械系合併,改名為核動力工程系(二係)。當時為了更好地為國防現代化服務,以二係為主與海軍共同成立了“三五”研究室,馬老師推薦了實驗核物理教研室一批同志調到了“三五”室,而且推薦我兼任“三五”室輻射防護科的負責人。在馬老師的領導培育下,幾年中,從無到有,實驗核物理專業漸成規模,我們這批青年教師也在他無私的培養下,從實戰中成長起來。
馬老師在治學中以嚴謹著稱。為了貫徹哈工大“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作風,針對我們專業老師和學生提出“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巧)過關的要求,這為我們以後的教學、科研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他的指導下,實驗核物理教研室教師隊伍的素質迅速提高,在又紅又專的道路上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有的成了核技術的專家學者,有的直接參加了“兩彈”的試驗,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試驗成功,我們專業實驗室在哈爾濱第一個測到了哈爾濱地區大氣沉降的輻射本底的變化,受到國防科委和二機部的重視。1965年初,當我們聽説國防科委從蘇聯進口了兩台“百道脈衝振幅分析儀”,一台已經給了原子能所,另一台還沒歸屬時,馬老師和我連夜坐火車趕到北京,向高鐵校長彙報,講這台儀器對我專業的意義。高校長親自帶著我們去國防科委彙報。終於,這臺貴重的實驗設備落戶到哈工大。
為了辦好專業,1965年馬祖光老師親自帶隊到用人單位徵求對我專業畢業生的意見。我陪著馬老師走訪了二機部設計總院、二十一所、原子能研究所、國家計量院等單位,這些單位對我專業畢業生都給予了一致的好評。我還記得在原子能研究所,受到錢三強所長的熱情接待。他鼓勵馬老師辦好實驗核物理專業。他説他本人就是從法國居裏實驗室回來的實驗核物理學家,他還為我專業科研提出了國家需要的課題。馬祖光老師從這次專業調查回來後,幹勁倍增。為了迎接1965年全國首屆科學儀器展覽,馬老師帶領21專業師生科研奮戰,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快中子閃爍晶體”“γ一計數管”“β一計數管”和一些核輻射測量儀器。其中“快中子閃爍晶體”受到核工業部的重視,專門派人來哈工大學習製作工藝和技術。為了支援國家大型科研工程,馬老師又派我帶隊和教研室4位青年教師到北京參加核潛艇的聯合設計工作。1965年底,我們完成了預定任務返回哈工大。從1958年建專業到1965年底,經過7年的艱苦創業,馬老師領導的實驗核物理專業已成為哈工大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專業之一。這個時期是哈工大的輝煌時期,也是馬祖光老師風華正茂、光輝創業的時期。
不幸的是“文革”十年,下放批鬥,勞動改造,以工程物理系為主的專業南遷重慶,所有的儀器、設備全部搬走,科研教學被迫停止,直到1976年,再次迎來科學的春天,也迎來哈工大的春天。
2000年,當哈工大80週年校慶之際,由馬老師創建的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已經在理學樓中以現代化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馬老師的夢想成真了!更重要的是我看見在馬老師的周圍成長起來了一批青年學者,他們是馬老師激光領域科技事業可靠的繼承人。
馬老師在哈工大培養了幾代人,他的情係在中華大地上,他的愛傾注在哈工大這片沃土上,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園丁,一位德高望重、治學嚴謹、和藹可親的老師。
敬愛的馬老師,您安息吧!(學生朱育誠)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