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國家航天局局長專訪:啟動探月工程意義何在?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2日 11:24)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張毅)國防科工委(國家航天局)日前宣佈,我國今年將啟動探月工程的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財力還不雄厚,為什麼要啟動探月工程,其意義何在?正在出席“兩會”的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上掀起第二次月球探測高潮,能否介紹一下月球探測的基本情況?

  欒恩傑:上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和前蘇聯展開了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競賽,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測高潮。自1958年至1976年8月止,美國和前蘇聯成功發射了45個月球探測器。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飛船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月球探測取得劃時代的成就。美國與前蘇聯通過月球探測獲得了無價的月球樣品、數據和經驗,大大提高了人類對月球、地球和太陽系的認識,帶動和促進了一系列基礎科學、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形成了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産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從1977年開始,在月球探測的基礎上,美國和前蘇聯又開展了對火星、金星、土星等行星的深空探測活動。 上世紀90年代末,世界主要航天國家或組織紛紛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探月計劃,探月重新升溫。1995年美國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全新而完整的探月計劃。1994年歐洲空間局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詳細計劃,將於2003年發射第一顆月球衛星並逐步建立月球科學研究基地。日本制定了系統的月球探測計劃,將在2003年發射“月球-A”,在2004年發射“月神”號探月器,2015年後建立月球觀測站。印度 也制定了月球探測計劃,擬在2006年前後發射月球探測器。

  記者:國際上第二次探月高潮與第一次探月高潮相比,有什麼新的特點呢?

  欒恩傑:目前世界各國的月球探測計劃,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標更明確,規模更宏大,參與國家更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月球探測是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必然,是空間探測發展的必然。上世紀60年代的探月工程證實,空間探測是一個具有高科技和高經濟産出率的項目,它能實現的真正價值遠遠高於工程本身。月球探測可以成為科學和技術的孵化器,並推動國民經濟相關技術的創新與革命。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並通過對初期探月工程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各航天國家已經建立起完整、先進和經濟實用的航天技術工業和開發體系。載人航天和空間往返運輸系統等主要空間技術在技術上非常成熟,經濟上可行,月球基地建設技術也已接近實用化。

  重返月球,建立永久基地,是人類開發太空資源,拓展生存空間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通過這一項目,可以使人類學會如何“離開地球家園”,建立像南極類型的永久研究站,在地球以外空間發展産品和工業,建立能夠自給自足的外星家園。空間應用與空間科學需求的日益加大,如許多空間微重力科學研究條件、特殊生物製品的大量生産等都需要在一個像月球那樣龐大的“太空實驗室”上進行與完成。月球潛在的礦産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儲備,這一因素是重返月球最主要的動力。

  記者:實施探月工程對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欒恩傑: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重返月球,開發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為世界航天活動的必然趨勢和競爭熱點。我國在發展人造地球衛星和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之後,與時俱進,適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是我國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航天活動可持續發展,有所作為、有所創新的必然選擇。開展月球探測工作是我國邁出航天深空探測第一步的重大舉措。實現月球探測將是我國航天深空探測零的突破。月球已成為未來航天大國爭奪戰略資源的焦點。月球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月球上特有的礦産和能源,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産生深遠影響。月壤中特有的氦—3資源是人類未來可長期使用的清潔、高效、安全而廉價的新型核聚變燃料,並將改變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每一克黃金11美元,而每一克氦—3是400美元。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對月球資源的興趣將越來越濃。開展月球探測,將提高我國認識月球,開發利用月球資源的能力。另外,開展月球探測有利於提高我國航天技術水平,推動空間科學和空間應用的發展。月球探測將成為我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月球探測是航天技術的一次飛躍,是新的科技創新點,有利於推動科教興國方針的貫徹實施,將促進和提高高新技術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航天、信息、光電技術及空間應用的發展,並推動空間科學、天文學、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等基礎科學的創新和發展。當前,正值國際上重返月球計劃尚未全面開展之際,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儘快開展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確保我國在國際月球探測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

  記者:根據我國現有的航天科技水平,開展月球探測的條件是否具備?

  欒恩傑: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了能研製生産各類航天器及運載火箭的完整配套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具有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場和航天測控網,具有多種衛星應用開發系統和空間科學研究體系等。這些條件為我國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根據國情,我國開展月球探測工程的基本原則為:統籌規劃,遠近結合,分步實施,持續發展。綜合分析國際上月球探測已經取得的成功,以及世界各國“重返月球”的戰略目標和實施計劃,考慮到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工程將按照“快、好、省”的原則,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技術。月球探測衛星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各分系統也基本採用其它衛星的成熟技術。運載火箭利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可以滿足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的要求。我國現有的S波段航天測控網在VLBI(甚長基線干涉)天文測量網的配合下,可以完成首期月球探測和測控任務。中國科學院初步具備了月球探測數據的接收、處理和解譯能力。

  記者:我國月球探測第一期工程方案與美國和前蘇聯探月初期比較,有什麼特點呢?

  欒恩傑:我國月球探測第一期工程的科學目標為: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佈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這一方案跨越了美、蘇早期的硬著陸、近旁飛躍等步驟,直接進入繞月飛行探測階段;繞月軌道為極月圓軌道,可以對月球的所有表面進行探測;在科學目標的選擇上,月壤厚度和氦—3資源量的全面探測,其他國家沒有進行過,月表三維影像和有用元素過去也只進行過部分月面。

責編:柳博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