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3日 14:38)
性 別男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年 齡 100
民 族
身 份著名作家
主要事跡
巴金,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説《滅亡》。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間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這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于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喊》週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説《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説《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説《寒夜》。短篇小説以《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殘酷迫害。1978年起,他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勳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
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確診患上帕金森氏症後,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堅持創作。他寫作時連筆都拿不穩,有時剛寫幾個字,手指就動不了了,要橫橫不出來,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26卷本的《巴金全集》、10卷本《巴金譯作集》、《懷念曹禺》、《告別讀者》等著作和文章,都是他在90歲以後校對完和寫成的。他的創作可謂字字艱辛,字字是血。
推薦理由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裏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串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責編: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