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記錄的魅力
------《今日説法》五歲了!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10:36)
CCTV.com消息(今日説法):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今日説法》和廣大支持、關心我們的觀眾一起走過五年的風雨歷程,為此,我們精心製作五週年特別節目《12點38 我們在一起》,2004年1月1日,12點38分,讓我們相約央視一套!
1點滴是涓涓細流、點滴意味著水滴石穿、點滴匯聚成超然的巨大力量
彈指一揮間,《今日説法》已經五歲了。五年來,她像一面神奇的杏黃旗,飄蕩在中國法治的上空,其工作團隊以獨特的視角鳥瞰百姓生活、以法律的眼光透視社會現象,他們製造出的法治午餐,散發著人性的氣息,體現著濃濃的人文關懷。對於他們的奉獻,當事人和觀眾用真情給予了回報,他們通過形形色色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節目的熱愛,這無疑使欄目人員充足了電,激勵著他們將今日説法進行到底。
群羊辭舊歲,金猴鬧新春。2004年元旦正值《今日説法》開播五週年的好日子。欄目組請來了節目播出後全國觀眾給予高度關注的當事人,以及癡情于欄目的熱心觀眾。大家歡聚一堂,共度新年。回味逝去歲月中經歷的離奇往事;感受曲折故事中傾注的肺腑情感。
五年如一日,許多説法情節歷歷在目;無數案例人物猶在眼前……
1當事人的幸福就是欄目最好的禮物
五年來,一批法治案件在《今日説法》播出後,由於其通俗易懂、普遍性強,往往一夜之間就會傳遍大江南北,成為觀眾們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其中有些當事的小孩,如“小黑豆”、臧靜(大命女嬰)、小燕姐弟等成了觀眾爭相關注和捐助的公益對象,大家開始共同關注他們的成長;有些當事人因其坎坷經歷在該節目中播出而擺脫了苦惱,甚至改變了命運。
1海難無情 腳下有路
1997年4月,山東省榮成市發生了一起海難,一艘小船被撞翻,船上15位漁民遇難。由於肇事船隻逃逸,許光秀、劉玉芬等漁民家屬沒有得到肇事方的賠償。幾年之後,這些家屬才得知,不僅肇事船早已找到,而且法院已經對死難者家屬做出了鉅額賠償判決。可是,本該屬於遇難者家屬的賠償金,他們卻一分錢也沒有領到。
原來,船員所在的榮成市寧津漁業公司在肇事船被找到後不久,一方面欺騙死難者家屬説沒有找到船;另一方面編造了遇難者家屬的假姓名,以此通過律師、通過法院得到了賠償判決。當時肇事船方是浙江舟山第一海運公司,法院判決它賠償榮成市寧津漁業公司船舶損失80多萬元、遇難者家屬死亡賠償金140萬元,共計220萬元。但是執行情況卻不是這樣。之後,從未見過當事人的律師擅自在漁業公司和肇事方的和解協議上簽了字,而且這份協議把對公司和家屬的220萬元賠償金降到了126萬元,且沒有分清哪些屬於公司,哪些屬於家屬。該律師稱,這126萬中的11萬賠付給了一戶單獨起訴的家屬,9萬留作了代理費,其餘的106萬由律師事務所直接或間接地匯到了榮成市寧津鎮政府。可是,鎮政府也沒有將這筆錢發到遇難者家屬的手裏。對於為何沒有將此款轉到寧津漁業公司,鎮政府負責人稱,由於漁業公司對銀行欠款太多,打過去怕被沒收;沒有分發給家屬的原因則是,他們以為這筆款只是賠給漁業公司的。之後,律師的説法證明了鎮政府所稱的內容含有虛假成分。鎮政府從這筆錢中扣除了20萬元的修路費後,把其餘的80多萬元匯到了榮城市林家流漁業公司。據了解,當時,寧津漁業公司和林家流漁業公司的經理都是同一個人,他們的暗中行為自然不可告人……
家庭本來貧困的遇難者家屬們,沒有得到賠償金,再加上失去了主要勞動力,他們的生活變得雪上加霜。許光秀,這個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的婦女,竟然連兒子上大學的學費都支付不起,但處於生活與精神雙重危機中的她並未就此氣餒。出於對法律的信任,她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去青島海事法院等待結果。得到判決後,她又上訴至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然後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等待判決結果,為此她幾乎跑斷了腿。她稱,當時自己沒有經濟收入,每去一次濟南連車費都要借,到濟南後也只能寄宿在最劣等的旅店裏,簡直跟乞丐沒什麼兩樣。在最艱難時她曾經想到過死,但為了兒子,她又放棄了雜念,繼續為官司而奔波。與此同時,她聽説通過媒體呼籲對案子有好處,於是她又去《齊魯晚報》反映情況,但由於種種原因,該報並未答應報道此事。好在一名姓劉的記者將她反映的材料交給了北京《華夏時報》,《華夏時報》報道了此事後,引起了輿論界的強烈反應。
隨後,《今日説法》記者親臨當事人所在的山東省榮城市進行了採訪。2002年6月23日和24日,《今日説法》節目以《海難》為題報道了此事。節目播出後,更強的輿論狂潮席捲了整個齊魯大地。不久,遇難家屬均得到了應有的賠償,許光秀也得到了共計4.9974萬元的賠償。她説,這筆錢的一部分將被用於還債,其餘的將被用於兒子的學業。她動情地表示:“得到這筆賠償使她的精神有了一些慰藉,她感謝媒體為她伸張正義,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她特此為《今日説法》欄目訂制了一面錦旗,以感激他們的恩情。
1孩子都有上學的權利
早上6點鐘,小燕姐弟倆便起了床、洗漱之後,小燕便不停地向外張望著。過了一會,一個女孩子匆匆來到小燕的家中。來找小燕的女孩叫孫小娟,是小燕的同班同學。小燕把自己頭天晚上寫好的作業交給了小娟,托她帶到學校讓老師批改。
以上是《今日説法》播出節目中的場景,表現的是農民工子弟小燕姐弟失學在家後的情形。由於他們就讀的槐房實驗小學被豐台區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隨著實驗小學搬遷到了十幾裏外的大興縣。因為路途遙遠,再加上交不起每學期增加的200元學費,小燕姐弟倆只能失學在家。兩年前,12歲的姐姐孫小燕和9歲的弟弟孫向陽隨同父母從河南農村來到了北京。本來對城市生活充滿了憧憬的他們,卻沒想到連學都上不起。
教委取締這些農民工子弟學校,是為了讓孩子們去接受公辦學校中的高質量教育;而由於收入微薄,農民工又無法為孩子支付得起公辦學校高出子弟學校兩倍多的學雜費。公辦學校的收費較高,主要是教育成本過高,對此,教委人士也表示很無奈。於是,面對豐台區教委帶有良好初衷的做法,一部分孩子只能在尚未關閉的子弟學校中讀一天書是一天書,時時有失學危機;還有些孩子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不情願地失學回家,在渴望中等待著重新能回到學校的那一天。
小燕的父母均在工廠打工,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他倆由奶奶照看。由於接受不到老師的正規輔導,全憑自學的他們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老師稱這樣下去他們的成績會與其他同學越拉越大。
對此,《今日説法》記者臥底採訪了1個多月。2003年5月8日和9日,節目以《上學的權利》為題報道了此事。該片採用紀錄片的手法,將這些失學孩子們的故事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滲透著濃濃的人文關懷。節目一經播出,國內輿論譁然,各大媒體相繼對此事給予了報道。隨即引發了一場對外來農民工子弟進京讀書這一社會問題的大討論。基於其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政府部門也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事隔半年。如今,升入五年級的小燕經多次轉學後,與孫小娟一起就讀于離家不遠的興順小學;其弟弟也升到了同校的三年級。儘管該學校還是屬於子弟學校,但比以前穩定多了。小燕的學習成績也躍居到了全班21名同學中的前3名。小燕説,她對這裡的學習生活基本滿意,有了老師的輔導,學習起來輕鬆多了。她表示,以後希望過平穩的生活。至於職業,她對警察比較感興趣。當筆者問及對當初為小燕帶作業給老師的感受時,乖巧的小娟説,她很樂意,那樣等於自己又可以重溫一遍功課。並表示,如果以後小燕再次失學,她還會去那麼做的。
1觀眾的熱忱就是欄目最大的動力
“《今日説法》節目製作的那麼精良,簡直是小巧而雅致的藝術品。她是一枚名貴的稀世郵票,值得供人收藏;她是一首優美的晚唐絕句,值得供人欣賞;她是一面社會寶鏡,為人照出世間萬象;她是一個法律課堂,為人勾繪法治理想……”
很難想象,這是一名熱心觀眾來信中的感言。試想,如果對一種事物達不到情深意長,怎能寫出這種字斟句酌的精妙語言?該作者叫秦志忠,是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工商分局的一名職工。其實,五年來對《今日説法》節目癡迷得非同尋常的熱心觀眾又何止他一人。
1他們的生活樂趣源於《今日説法》
法律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許多熱心觀眾不僅以收看《今日説法》節目為習慣,還從中獲得了樂趣,使其成了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浙江省建湖縣的熱心觀眾張成權,5年來在收看《今日説法》節目的同時記了20萬字的筆記,並錄製了大量的節目錄像,他把業餘時間基本都花在了幹此事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校報工作人員劉增榮,收看了5年來播出的99%的《今日説法》,並錄製了95%的節目錄像;山西省原平市武彥村的熱心觀眾張果真,從2000年開始收看《今日説法》節目,她還特意為3位主持人剪了栩栩如生的肖像剪紙,對他們面部特徵的處理還很傳神……
1他們收看《今日説法》以致用
浙江省縉雲縣審計局幹部胡志偉,平時最大的嗜好就是每日收看《今日説法》。沒想到從該節目中學到的法律知識還為他家“賺”了20萬元錢:
一天,他正在上班,忽然接到他大哥的電話,説是自己的車撞了人,且對方傷得很重,問他該怎麼辦?原來,當天早上,他大哥開貨車去城裏辦事,路過一個村口時,忽遇一村民橫穿公路,情急之中剎車不及,將對方撞倒了,且不省人事。他大哥怕其家屬知道後會毆打他,想駕車去交通大隊報案,以免被打。一聽此言,胡志偉很吃驚,卻不由得回憶起《今日説法》曾經播出過一期節目,説是浙江麗水有個司機導致了車禍,怕遭到毆打,便開車去交通大隊報了案。結果,保險公司根據交警部門認定的“交通肇事逃逸”性質而不予理賠,致使他損失了20多萬元錢。想到此,胡志偉告訴其大哥不要離開現場,否則就是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怕被打,就向110報警。其大哥依計而行了。僥倖的是,經搶救,那位受傷者脫離了危險。經過責任認定,他大哥負主要責任,需支付10多萬元的醫療和其他費用,可由於保險公司的理賠,損失並不大。理賠經辦人員稱,如果該事故被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就不予理賠,這樣就要損失20萬元。看來,《今日説法》為你家“賺”了20多萬元。
1《今日説法》走進了中學課堂
説來或許大家不相信,《今日説法》節目還成了江蘇省如皋縣丁堰中學一個高中年級班的“必修課”。當時,《今日説法》剛開播,在師生的一致要求下,該學校把它選作了高中班的電教課程。每節課他們都定期播放該節目,之後,老師陳金華讓學生們寫讀後感,還讓他們排練以案例中的人物為原型的話劇,定期演出。由於學生們喜歡《今日説法》,相應地,他們對法律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製作的黑板報等宣傳品上都離不了刊登法律知識。
無獨有偶,河南省平頂山市建東小學有一個學法特色班,同學們在其班主任秦增雲的組織下,從三年級開始定期收看《今日説法》節目,到現在已有兩年多時間。他們還每週舉行一次主題班會,對該節目中播出的內容進行交流。秦老師還要求學生們記日記,品味每天收看的節目。
1作為總結
“牡丹雖好,綠葉扶植”,五年來,《今日説法》就是在這些熱心觀眾充滿期待的眼神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關注與支持轉化為了節目的自信,使得她變得更加燦爛奪目。正如《今日説法》主題歌《12點38分》中所唱的:“……真情連著你我他/有感動就有牽掛/有陽光就有説法……”
《今日説法》遠遠超越了電視節目這一媒介形式,她的理念、她的品牌、她的魅力早已家喻戶曉。她在傳播法理、法規,普及維權意識及訴訟常識,教會人們帶著法律的眼光去生活等方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為了更廣泛和久遠地使《今日説法》的效應得以體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將其節目已經變做了《今日説法》系列圖書,這樣做,無疑會使《今日説法》節目的張力得以更厚重地體現。
1作為結尾
當筆者有幸走進《今日説法》編導工作室時,被墻上“《今日説法》公社之五週年節目生産隊”的標語吸引了。這頗有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味道的語言,恰切地體現了團隊的凝聚力。室內色調淡雅,但充滿了穩馨的氣息,導演、協調人員、記者等各有分工,不停地忙碌著,顯得嫻熟而有序。
窗臺上花盆中的一株冬青長勢茁壯,翠綠異常,所佔據的空間越來越大,不禁使我浮想聯翩。這時,五週年特別節目總導演朱淩的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悅耳的曲目是《團結就是力量》……
→→點擊進入今日説法欄目
→→點擊進入網評天下主論壇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