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時代意義的對話——中歐領導人會晤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30日 11:39)
人民日報消息:第六次中國與歐盟領導人會晤今天開始在北京舉行,這是中歐關係中的一件大事。近年來,中歐關係健康發展,雙方的交流不斷擴大,互信日益增加,合作漸趨深化。9月10日,歐盟公佈了新的對華關係戰略文件。10月13日,中國也公佈了有史以來第一份《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讀者通過閱讀本期《國際週刊》,能夠對中歐領導人會晤的歷史意義以及中歐關係等有更多的了解。歐盟負責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在來華參加領導人會晤之前,專為本報《國際週刊》撰寫文章,對此我們深表感謝。
自1998年中國和歐盟建立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以來,中國和歐盟領導人之間年度對話的議題一再擴大和深化,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人權對話、在國際金融領域裏的交流與合作,一直髮展到囊括了在科技、能源、通信、教育、司法、行政等領域裏的交流,在農業發展、環境保護、國際反恐、地區安全、核不擴散等領域裏的合作。本屆中歐領導人會晤之前,歐盟公佈了新的對華關係戰略文件,承認歐中關係是成熟的夥伴關係;而中國則發表了有史以來第一份《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首次系統地公開闡明了中國對歐盟關係中的利益與目標。可以説,這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是在中歐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時代意義的對話。中歐都希望和平,也都致力於發展,彼此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卻有廣闊的合作領域。
當代的賢達智者、各國的志士仁人都在從不同角度、不同利益出發,探討人類現存的環境,分析我們所處的這個既存在和平主流、又潛伏動蕩危機,既充滿發展機遇、又出現衰退跡象的複雜世界。人們發現,國際社會正在從一種已經解體的國際秩序向另一種尚未可知的國際秩序過渡。在這過渡期,各種勢力此消彼長、相互學習、相互合作,也相互摩擦、相互衝突。四海之內的有識之士察天下風雲,思民族振興,明大義、行大道、強國力、重建樹,中國如是,歐洲亦然。
歐盟的一些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一種統一的貨幣和一整套勾連和融合傳統民族國家的治理機制。為了保持歐洲長時間的安全和進一步的繁榮,歐洲人正在對外政策方面進行著新的建設。一個相對和平的世界,一個相對發展的世界市場是歐洲安全與繁榮的根本條件。
為了實現數代人的強國富民之夢,中國在各個方面進行著史無前例的改革與創新。一個相對和平的世界,一種相對公平的國際交易規則,對於中國的安全與發展同樣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處於同一個時代的中國與歐盟都希望和平,也都在致力於發展,相互之間沒有利害衝突,卻有著擴大合作、共建繁榮的廣闊領域。差異性可以成為相互學習的契機。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是新時代多邊機制中雙邊對話的典範。
中國和歐盟雖然對時代有著類似的判斷,對未來有著相同的追求,但是它們之間的交往卻是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結構之間進行的:中國是單一政治體,而歐盟是多國聯合體。不同的歷史給中國和歐盟留下了不同的政治經驗和政治制度,這種結構上的不對稱性是否會妨礙中國和歐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1975年中歐建交以來,中國和歐盟夥伴關係的發展説明,這種不對稱性雖給中歐之間的交往帶來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的對話與溝通反而促進了中歐之間理解的加深和合作的拓展,差異性是可以成為相互學習的契機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就是溝通中歐不對稱性政體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政治體制的不對稱性來源於中國和歐盟的不同歷史遺産和發展階段,特別是由於歐洲聯盟這個人類歷史上的新政體,它的獨特性和潛在力尚未被世人透徹了解。歐盟是在國際條約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在不同領域裏的一體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經貿領域裏的歐盟是超國家體制,而在外交與安全領域裏的歐盟則是政府間體制。所以,在與歐盟交往的某些領域裏,中國是在與“一個歐盟”打交道,而在另外一些領域裏,中國又可能與“多個歐盟組成部分”打交道。此外,歐盟正處於不斷發展深化的過程中,過去是政府間結構的領域,今天就可能變成了跨國或半跨國的結構;上年是非歐盟的國家,來年就可能變成了歐盟國家。一方面,中歐關係中的歐洲一方無論在權能,還是在利益方面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另一方面,歐盟雖然在許多部門中都享有超越民族國家的權能,但並不能在對外交往中替代歐盟的各個組成部分。事實上,在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中,在許多的領域裏,中國都是在和歐盟的各個成員國直接交往。利益的錯綜複雜、信息的不夠完整,這些都可能構成對中歐關係的不利影響。
而中歐領導人的直接對話可溝通並解決中歐關繫領域中戰略性、原則性和關鍵性的問題,使中歐關係的發展始終能夠保持正確的方向,而不至於迷失在局部和枝節的矛盾上。此其一。
其二,歐盟在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上提出和探討的必然是歐盟各國共同關切的問題,是歐盟各成員國已經達成一致的立場。這使中國可以避免分別地針對可能相互矛盾的各成員國態度,從而提高中歐之間溝通和理解的效率。
其三,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是建築在多邊基礎上的雙邊對話,其中既有雙邊的成分:表現為中國對歐盟整體的雙邊外交;又自然地包含了多邊的成分:由於歐盟內部的多邊機制,參加中歐領導人會晤的不僅有代表歐盟超國家機制的委員會主席,還有代表政府間機制的歐盟輪值主席國首腦,會議也輪流在北京和歐盟各成員國首都舉行。這種包含著多邊成分的雙邊外交反過來又會作用於各種國際性多邊外交:中國與歐盟在亞歐會議、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中的交往與合作就是例證。中歐互信與合作,可使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更多地為發達國家所理解,有利於建立國際新秩序。
第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伊拉克戰爭之後舉行,在歐盟首腦與中國的新一屆領導人之間進行,是這次會晤之所以重要的又一個原因。中國和歐盟通過中歐之間的高層對話機制,從戰略的高度,為維護世界和平而開展對話與合作,是國際秩序中的積極因素。
共同致力於發展、繁榮的中國與歐盟還將就如何加深和拓寬經濟貿易往來、造福雙方的人民進行探討,從而加強中歐之間互利互惠的基礎。隨著歐盟繼續擴大,更多的國家將加入到這樣的協商、對話與合作中來,使得合理的合作方式能夠繼續擴大。
在進行越來越頻繁的人員交往過程中,矛盾和分歧也在所難免。觀念的差別、行為方式的差異、不同利益的需求都會顯現出來,這需要中國和歐盟的領導人從戰略夥伴的高度出發,進行原則性的磋商。這種各抒己見、求同存異的過程本身就構成了以協商的手段化解矛盾的國際行為方式,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對發展的方向和方式都會産生健康的影響。
中國保持與歐盟的良好合作關係,不僅可以使中國成為溝通發達與發展中世界的橋梁,而且可以使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更多地為國際社會所理解。中歐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對於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造就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新世界必將産生重要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周弘)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