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名詞解釋:太空站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2日 14:11)

  太空站又稱為“空間站”、“軌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員巡航、長期工作和居住的載人航天器。在太空站運行期間,宇航員的替換和物資設備的補充可以由載人飛船或航天飛機運送,物資設備也可由無人航天器運送。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太空站———“禮炮”1號,此後到1983年又發射了“禮炮”2—7號。1986年前蘇聯又發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號,目前仍在軌運行。美國1973年利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剩餘物資發射了“天空實驗室”太空站。

  太空站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和軍事上都有重大價值。它的用途包括天文觀測、地球資源勘測、醫學和生物學研究、新工藝開發、大地測量、軍事偵察和技術試驗等。太空站還可以作為人類造訪火星等其它行星的跳板,並試驗載人行星際探索技術。

  太空站分為單一式和組合式兩種。單一式太空站由運載火箭或航天飛機直接發射入軌;組合式太空站由若干枚火箭或航天飛機多次發射並組裝而成。太空站通常由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電池翼等部分組成。對接艙一般有數個對接口,可同時停靠多艘載人飛船或其它飛行器。氣閘艙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出入太空站的通道。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主要工作場所。生活艙是供宇航員進餐、睡眠和休息的地方。站內一般設有臥室、餐廳和衛生間等。服務艙內一般裝有推進系統、氣源和電源等設備,為整個太空站服務。專用設備艙是根據飛行任務而設置的安裝專用儀器的艙段,也可以是不密封的構架,用以安裝暴露于空間的探測雷達和天文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太陽電池翼通常裝在站體外側,為站上各儀器設備提供電源。

  去年11月20日,俄羅斯的一枚“質子”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地發射了“國際太空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艙。“國際太空站”計劃是1984年由美國總統裏根提出的,原名“自由”號,由美國&&,現有16個國家參與建造,定於2004年投入使用。繼“曙光”號艙之後,美國去年12月4日又發射了“節點”1號艙,並同“曙光”號對接到一起。站上的各種設備將由俄羅斯火箭和美國航天飛機分45次運送到軌道上。

  “國際太空站”由重新設計的“自由”號和俄原準備建造的“和平”2號兩部分組成,兩部分的交接處就是已率先發射的“曙光”號艙。全站建成後重426噸,跨度為108.5米88.4米,將運行在高約400公里、與地球赤道呈51.6度夾角的一條軌道上。該站初期可乘3人,後期可增至6人。它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和平”號。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