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論誠信
------寫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印發兩週年、第一個“公民道德宣傳日”到來之際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9日 09:39)

  人民日報消息:(一)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牽動著億萬人民群眾的心。

  “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這是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時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這個新論斷,既是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新認識,又是對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二)實踐表明,現代社會是誠信需求日益增長的社會,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改革將更加深入,開放將更加擴大,經濟將更加發展,民主將更加健全,科教將更加進步,文化將更加繁榮,社會將更加和諧,人民生活將更加殷實,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會營造誠信的環境,完善誠信的制度。新世紀新階段,加強誠信建設愈益成為一項關乎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

  (三)什麼是誠信?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四)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

  (五)時代的進步推動著觀念的更新。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社會生活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賦予誠信這一傳統美德日益豐富的時代內容,也促使人們對誠信的理解從倫理道德的範疇提升到制度建設的層面。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産;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範疇和制度範疇的統一,講誠信有利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加強誠信建設體現了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緊密結合。

  廣泛深入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多年的“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擊制假售假、走私盜版等專項治理,以及許多地方陸續出臺的相關法規,都對誠信建設産生了良好影響,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廣大人民群眾在滿腔熱忱、滿懷信心地投身誠信建設的實踐。一些地方、企業和個人,也從一度失信的教訓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失信釀禍,守信孕福,紛紛提出“誠信立市”、“誠信立企”、“誠信立業”,努力以誠信規範自己的行為,改變信譽不佳的形象。溫州、汕頭等一些地方的可喜變化,就很有代表性和説服力。

  (六)毋庸諱言,我們的社會在誠信建設方面還存在種種問題,信用缺失引發的矛盾經常發生。從市場反映出的情況來看,無照經營,商標侵權,制假售假,合同欺詐,虛假招標,騙稅逃稅,偽造假賬,惡意拖欠,變相傳銷……這種種行為像“病毒”一樣侵蝕著社會的肌體,像“沙塵暴”一樣吞噬著信用的“綠洲”。不講誠信、欺騙欺詐已成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成為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七)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誠信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誠信是發展先進生産力的助推器,符合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不講誠信是對生産力的破壞;誠信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不講誠信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更與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背道而馳;誠信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講誠信嚴重損害人民利益。

  加強誠信建設,正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加強誠信建設,應當成為全方位、全局性的民心工程、社會工程、國家工程。

  (八)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重大的歷史變革。這個變革過程,給我們帶來了蓬勃生機,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我們的社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生産力迅速發展,分配方式日益多樣,人民逐步富裕,生活豐富多彩。祖國大地海闊天廣,千帆競發。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廣闊舞臺。另一方面,市場也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商品交換的法則容易侵蝕到人們的精神領域,引發見利忘義、道德失范。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我們應做出正確判斷。看不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對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看不到我們社會生活的主流,是不對的;看不到包括倡導誠信在內的公民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失信行為放任自流,無所作為,也是不對的。

  (九)有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只講賺錢,不問手段,“賺錢是好漢,沒錢玩不轉”,講不講誠信無關緊要。這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誤解。

  誠然,有市場就會發生欺詐現象,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場都無法避免的。但從本質上看,欺詐現象並不是市場本身的必然屬性。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説,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人們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也是信用的交易,信用是維繫交換行為的無形紐帶,失去這根紐帶,交換就無法正常健康地進行。我們要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這裡的“有序”,核心內容就是講誠信。誠信是市場秩序的支柱,是市場繁榮的基石;失信必然損害市場,喪失市場。無論哪一種市場經濟,實際上都離不開誠信,都應大力倡導誠信。市場經濟當然要講利益,但這不能成為不講誠信的理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裡所講的“道”,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誠信。

  市場經濟又是法制經濟。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説,沒有公正就沒有市場經濟。如果追求金錢名利超出對智慧和道德的追求,整個社會便會産生道德情操的墮落,結果是公正性原則被踐踏,市場經濟趨於混亂。也有經濟學家指出,有效的基於個體自由競爭基礎上的市場機制,必須有一定的道德秩序予以支持。從現代社會來看,市場不僅表現為實際的特定的買賣場所,更有一套法律規則和道德倫理體系,這些構成了市場經濟的前提。現代信用制度實際上就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的契約關係。有諾必踐,違約必究,經濟活動才能正常運轉。信用度越高,經濟運行就越順暢;信用度越低,經濟運行成本就越高,誠信空氣稀薄的社會環境甚至會窒息經濟發展的活力。

  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這种經濟體制不僅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而且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誠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誠信為本,操守為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離開誠信的道德和法制的力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就無從談起。去年,我國成為全世界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引進來”的同時積極地“走出去”,不斷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對外貿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説話算數,遵守國際規則,在世界上享有良好信譽。誠實守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伴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網絡經濟的興起,誠信已成為擴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證;由誠信而帶來的利益和由不誠信而導致的損害,將因經濟全球化而成倍放大。

  (十)有一種觀點認為,誠信是一種理想化的美德,現實生活中做不到,講誠信者往往吃虧。這種認識帶有很大的片面性。

  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不誠信者佔便宜、老實人吃虧的現象,但這畢竟不是我們社會生活的普遍現象。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誠實勞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千百萬群眾紮實苦幹,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奔向小康。這是基本方面,是社會主流。

  “言而無信,行之不遠。”大量事實證明,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可逞一時之快,得一時之利,但必以東窗事發、身敗名裂而告終。假的終究是假的,謊言就是謊言,沒有拆不穿的假象,沒有識不破的騙局。從古至今,沒有一項事業能夠建立在無誠不信的沙灘之上。誠實勞動儘管艱辛,卻坦坦蕩蕩,踏踏實實。只有誠實勞動才能最終通向成功。而“吃虧論”本身,在某種意義上是在為老實人鳴不平,也是對誠信的呼喚。還有一些人,即使因誠信而一時吃了虧,仍不改初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這是對推進全社會誠信建設的寶貴貢獻,正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讚賞和人們的尊敬。隨著社會的發展,制度的完善,依靠誠信而獲得成功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不講誠信而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沉重,這是總的趨勢,不可阻擋。

  (十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我是想講誠信的,但別人不講,我也只好不講了。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

  誠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誠信可以是對社會、對他人的期望,但首先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誠信不能以他人的誠信為前提。對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來説,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身體力行,影響周圍,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有一位北京市民説:“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誠信,才能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社會由個體組成,每個人都以誠信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社會。”這句話很樸實,但説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己的誠信與贏得他人的誠信成正比,自己越誠信,就越會贏得他人的誠信回報。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無欺的環境中,誠信環境的形成取決於每個人對誠信所持的態度。誠信建設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這就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添磚加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水平,人人有責,人人有利,個個出力,個個受惠。如果你騙我一下,我騙你一下,騙來騙去,只能落個“兩敗俱傷”。如果等全社會所有的人都講誠信之後自己再講誠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於為自己的不講誠信尋找藉口,無異於推卸自己作為社會的主人在誠信建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十二)誠信的養成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只有通過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覺的行動。良好的教育猶如春風化雨,一個社會,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要高度重視對公民的教育引導,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

  “言必信,諾必誠”,“小信誠,大信立”。誠信教育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娃娃抓起,從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會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和強有力的輿論氛圍。共産黨員必鬚髮揮先鋒模範作用,在誠信建設方面同樣如此。實事求是、誠實守信,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息息相關,每一個共産黨員都要做重操守、講誠信的人,做言行一致、説到做到的人,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帶動群眾投身於誠信建設之中。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

  (十三)誠信建設靠教育,更靠法制。當前社會的信用缺失,既與誠信教育不夠有關,更與法規的滯後、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連。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如果缺乏真實的交易信息、企業法人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的記錄和披露制度,那必將為失信行為留下可乘之機;如果司法公正得不到有效保證,“起訴不受理,受理不開庭,開庭不審判,審判不執行”,那就不可能為誠信提供法律保障;如果對失信、造假、欺騙等行為懲罰不力,處罰的代價遠低於造假、欺騙所得的利益,那就必然導致失信行為屢禁不止;如果違法比守法能獲得更大利益,貪贓枉法比嚴格執法能獲得更多好處,就很難讓廣大公民信守法律。有道是,舞弊者得利,效倣者紛至;舞弊者受罰,接踵者斂跡。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利益導向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是當前解決誠信問題的治本之策。應當努力形成這樣一種局面:如果一個企業依法經營,它就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如果它違法經營了,政府就無所不在。要認真糾正“打擊假冒偽劣很有成績,制假售假行為卻屢禁不止”的現象,既抓懲處,又抓預防,關口前移,拒假冒偽劣于市場之外。如何建設信用體系,需要集思廣益、大膽探索,創造新鮮經驗。令人欣喜的是,許多地方已開始建立企業與個人信用制度,把企業、個人的誠信表現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直接聯絡起來。諸如,記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建立信用“戶口”,開列失信者“黑名單”,將市場主體行為的各種信息公之於社會,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守信企業保持榮譽、鞭策失信企業痛改前非等等。這些都是在制度建設方面的有益探索。

  (十四)在誠信問題上,一手抓制度建設,一手抓教育引導,這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種無誠無信的欺詐作弊行為,有利於誠信美德的鞏固和弘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又能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強有力的推動。在誠信教育倡導的“誰誠信誰光榮”的基礎上,制度建設的推進將為“誰誠信誰得利”提供保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正確的教育導向、輿論導向、制度導向、利益導向的推動,全社會的誠信水平必將不斷躍上新臺階,達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十五)共鑄誠信,群眾需要榜樣,社會需要引導。領導幹部、領導機關和職能部門的表率作用,事關全局,事關長遠。在所有的社會信譽中,領導機關的信譽至關重要。各級領導幹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與社會誠信緊密相連,一定要提高素質、轉變作風、改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各級領導幹部和政府工作人員都應當自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講真話,做實事,言行相符,言出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在推進全社會的誠信建設中發揮&&作用。

  (十六)誠信建設是一個長期、複雜、曲折、漸進的過程。一些市場經濟發育相當成熟的發達國家在誠信方面仍問題不少,醜聞不斷。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創造出比其他社會制度更加發達的物質文明,而且應當孕育出更加先進的精神文明。歷史總是在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中向前邁進的。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還不長,在誠信建設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以更快速度、更高質量推進全社會的誠信建設。

  有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有經濟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有力推動,一個具有嶄新精神風貌和強大道德力量的中國,必將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屹立於世界東方。(任仲平)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