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歷史的回眸——長江三峽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30日 14:04)

  CCTV.com消息:6月1日,三峽工程即將開始二期蓄水。從宜昌三斗坪到鬼城豐都,400公里的長江水位將升到135米。高峽出平湖的千年夢想就要變成現實。與此同時,很多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景觀將沒入水中,百萬三峽人也將和自己世代居住的故鄉永遠告別.我們現在跟隨一戶居民再最後一次看看她曾經的家。

  三峽的今昔

  譚家蘭是一艘名為青松號的旅遊客船船主,自小就生活在神女峰腳下,這次蓄水以後她所在的青石村將被淹沒,談起原來的家譚大嫂有著無窮的眷戀。

  譚大嫂告訴記者,以前因為家庭位置較好,她在自己家裏開個小旅館,雖然簡單樸素,但每天都擠滿了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為她一家帶來了滾滾財源。但是三峽水庫蓄水後,整個青石村都要被淹沒。畢竟是自己生活過的地方,當然捨不得。不過還得舍小家顧大家。高峽出平湖以後這兒會有更多的景點,這也是新的旅遊資源。

  想通了的譚大嫂在全村率先拆掉房子。她拿出全家所有的積蓄,投資買下這艘遊輪,專供遊人遊覽觀光神女峰等三峽名勝,也要把她和這裡的故事告訴大家。

  其實不僅是譚美蘭,巫山每戶居民都有著自己的搬遷經歷,今年72歲的劉美智老先生,生於巫山、長于巫山,曾在巫山縣當了12年的縣長,談及這裡的歷史老縣長如數家珍,對於神女峰的傳説他更是娓娓道來。此時老縣長有些不敢相信這個有著2000多年曆史老城、中外遊人嚮往的神女巫山十二街、自己生活了近一輩子的地方在一夜之間就真的消失了。

  巫山縣原縣長劉美智告訴我們,巫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縣。在戰國時期,這裡屬於楚國的巫郡。公元277年秦國伐楚國廢郡立縣,定名巫縣。一直沿用至今。老縣城分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因為歷史悠久,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曾來過這裡。宋玉的《神女賦》就是根據神女峰的故事寫的。

  當這個古城封存在水下的時候,一個高峽出平湖的壯美景觀將出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為了這幾代人的夢想,巫山人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故土,不過這裡的人們也正在開始興建新的家園。您可以看到就在這座老縣城的上方已經崛起了一座新的巫山城。

  在離江面200多米的一條小路上,拐過一個彎後,可以發現兩個截然不同的天地。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展現在眼前,無論從道路上還是建築上,這裡的點點滴滴都溶進了現代的氣息。新城根據地緣地勢,建造更加的合理,民居雖然不能按照老房子的格局建造,但按照老城的老傳統,這裡仍然是以巫峽12峰的名字命名新建的街道。在這些充滿現代氣息的街道和建築物旁邊,記者看到了很多老樹,據當地人介紹,這些就是此地最古老的老黃角樹。最老的一棵樹王被移植到了移民局的門口。

  當地老居民説:“看到這棵老黃角樹就好像看到了老縣城。把樹遷上來是一件好事,子孫們看到這棵樹的時候,也會知道老縣城,不會忘記過去。”

  為了保持這裡豐厚的歷史底蘊,新城的建造者還想方設法把一些名勝古跡拆遷下來再原封不動的重建,以保持舊有的風貌。在巫山縣具有1700多年曆史的“袖珍古鎮”大昌鎮被全部淹沒之前,為了做好老鎮的遷移重建工作,當地政府已經投入20多萬元,在距離大昌古鎮5公里的地方建立一座地形、地勢與原址相差無幾的新鎮。在縣城裏,還將興建一個新的博物館,用來存放那些保留下來的作為歷史文化代表的舊文物。

  三峽蓄水深刻地影響著當地的自然與人問面貌。隨著三峽二期蓄水,瞿塘峽水位將升9米,巫峽水位將升高16米,而西陵峽水位將升高46米。隨著水位升高,11座縣城將被淹沒,114個鄉鎮和1395萬畝耕地將永遠沉入水中。三峽的自然風貌也將發生很多變化。一些世人熟悉的景觀消失了,但是更多的新景觀也將由此誕生。

  生活在新城裏的人們不會忘記他們出生和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關於古城的記憶會終生陪伴他們,還會世世傳遞給子孫。譚美蘭用遊船承載對老城的眷戀,老縣長每天飼弄在老城養的花草寄託對故地的懷念。已有500多年的老城古樹遷移到新城以後枝葉更加繁茂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它和58萬巫山人一起見證著歷史的變遷,並且帶著永遠無法忘卻的對古老家園的記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消逝與新生

  來過三峽的遊客幾乎都有同感,三峽並不只在於“兩山夾一水,天寬才一線”的山水之秀美,更在於它的狂濤怒吼,礁險渦兇。銀窩灘就是遊客們最喜歡衝灘的險灘之一,這裡的落差大約有4米左右,傳説有十船九翻的説法。之所以叫銀窩灘,就是因為過去出入長江的商人都要經過此地,稍不細心船便會翻,船上的金銀財寶就會掉落到水裏。三峽工程二期蓄水之後,這個險灘成為首先被淹沒的自然景觀。

  刻在山崖峭壁上的方孔就是古棧道,每一個方孔都是6寸見方,孔深2尺,為秦漢時所鑿。據記載,當時的三峽人吃鹽就是依靠古棧道將鹽泉引出,然後熬製後食用。後來人們在上面插上木樁,鋪上木板,就成了古時的棧道。三峽蓄水後這裡將被淹沒,同時小三峽10余處靜電也將成為水下遺跡。

  重慶市旅遊局表示,蓄水總的來説對三峽景區影響不大,三峽的看點會因此而更多,風景也會更加別致。

  三峽庫區蓄水後,水位會達到135米,三峽河段將出現高峽平湖的美景。而且在三峽河段,與神農溪同樣美麗的小溪流有10多條。但由於水淺,以前遊船無法進入溪流深處。水庫蓄水後,遊船可以開進溪流深處,欣賞更為神秘的風光。同時因為蓄水後長江的通航能力大大加強,遊船可以直達著名的旅遊景大昌古鎮。

  三峽移民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程移民。100多萬三峽庫區人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或跨地區移民,或就地搬遷。但是移民不是簡單的背井離鄉,它更伴隨著對新生活的美好像往和切實努力。

  今年91歲的老漢譚幫武是湖北省巴東縣官度口村的村民。這位土家族老漢從8歲就開始學習駕船,一直靠駕船擺渡為生。可以説譚老漢這一輩子幾乎是在船上度過的。

  96年的時候因為修建三峽水電站,譚老漢跟隨全體官度口村的村民一同搬遷到了地勢較高的地方,前段時間譚老漢聽説三峽就快蓄水了,這位91歲的老人又坐不住了。與以往不同的是,譚老漢這次打算造一艘能乘坐30多人的大船。在家人和鄉親的努力下最近大船建好了。如今,譚老漢就盼著6月1日三峽蓄水,揚帆起航的這一天。

  重慶涪陵是位於長江、烏江交匯之處的一座古城。三峽二期蓄水,將使涪陵80%的房屋被淹沒。為了安置移民,涪陵在古城的高出規劃了一個新城。在這個地勢高地起伏的盆地小城,平地存圖存進。以前,市民想找個開闊的地方鍛鍊身體、跳集體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地政府在規劃移民新城的時候,斥資5000萬元,硬是把一座山坡掏平了,建成了一個3.1萬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上鋪的是大理石,裝飾著噴泉、華燈。每到晚上,都會有自發的上幹人參加的集體舞會。而每天早上,這裡就成了晨練的好地方。

  已經堅持10多年鍛鍊的移民項素芳原來在只能在江邊的一小塊空地上鍛鍊,移民到新城後,她每天早上都來這裡,和她的健身姐妹們跳起自編的健身舞。開闊的廣場,晨練的市民,成了這座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江邊老成的一道新風景。

  重慶涪陵區副區長鞠飛告訴我們,政府已經將11處黃金地段建成了廣場、花園、公園、體育場,成為群眾性娛樂健身基地。

  在江灘碼頭上走一走,像是在重溫昨日的熱鬧,在老縣城裏看一看,更是在翻閱那段難忘的歷史。在爆破的煙霧中,巫山人最後一次回首自己的家園,最後一次到江邊去洗一洗衣服,最後一次摸一摸那古老的城門城墻、最後一次逛一逛那喧鬧的門麵店鋪、最後一次踏一踏那青石板的古城街道、最後一次玩一玩那火樹銀花的神女夜市,再見了,數代巫山人生於斯長于斯的故土。所有的一切和腳下滾滾的江水都是自己的老城歷經滄桑的見證,也是巫山人永遠的最美麗的記憶。

責編:任今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