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院士:一個真正的勇士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院士事跡材料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30日 14:23)
衞生部人事司消息:2003年初,南粵大地,一場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鬥打響了!廣東省非典型肺炎救治專家組的組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院士,懷着對黨和人民的無限赤誠,以高度的責任感,肩負起最艱巨的重擔,以高尚的醫德勇克一個又一個難關,為無數的患者帶來了希望,用大無畏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英雄讚歌。
公開闢謠穩民心
2月11日,在廣州市政府和省衞生廳先後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鐘南山院士作為呼吸疾病專家,就非典型肺炎這一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作了全面的釋疑。廣大人民群眾由此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原來,非典型肺炎並沒有傳説中的那麼嚴重,那麼可怕。謠言不攻自破,近一個月籠罩在廣州市上空的這朵疑雲終於開始散去,人們重新開始自在地出入各種公共場所,恢復了往日平靜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鐘院士多次在公開場合向民眾公佈非典型肺炎的救治情況,講解基本的防護措施,如保持環境通風,不要過度疲勞,提高警惕,早發現,早治療等,並對社會上吵得沸沸颺颺的特效藥問題給出了明確答覆。醫學權威的聲音就象一雙溫暖的手掌,撫平了人們躁動不安的心靈。
廢寢忘食攻難關
“醫務人員的醫德主要應體現為在醫療效果,而不僅僅是動機和服務態度。作為醫生,主要的職責就是要千方百計救治病人,解決病人的問題”。及早找出原因,摸索治療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方法成了鐘院士最大的心願。從2002年12月22日呼吸所從河源接診第一位特殊的肺炎病人起,鐘院士就高度重視,他一邊組織救治病人,一邊指示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應情況。1月2日中山市又發現了類似的病人,作為呼吸疾病的權威,鐘院士感覺到這是一種不尋常的疾病,親自趕往中山市對該市三家收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現場調查。在對每個病人進行認真檢查後,與調查組的專家一起將調查情況寫成一份正式書面報告——《關於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寫明了非典型肺炎的臨床症狀、治療原則和預防措施,成為此後指導診斷、治療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據。
春節期間,廣州地區的病人多起來,並出現死亡病例。疫情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着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一個醫學專家,鐘院士心急如焚,在衞生廳的召集下,他組織專家商討對策,在認真分析、總結前期治救工作的基礎上,主持制定了《廣東省非典型肺炎病例臨床診斷標準》,該治斷標準成為治療和預防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文件,由衞生廳印發給各市和各醫療單位。
在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專家們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該病發病急,病情變化快,規律很難摸索,而且沒有現成的治療經驗可以參考,一切都只能從頭摸索。為了攻克難關,鐘院士帶着呼研所專家不斷就病人的病情進行探討,在臨床上嚴密觀察病人的變化,細緻地記錄各種可供研究的參數,翻閱各類資料文獻,上網搜索相關的病例,只要能從中查出一點關於這種疾病治療方法的“蛛絲馬跡”,就馬上召集大家研究討論。探索是艱辛的,這段時間,鐘院士夜不能寐,書房的燈光常常是通宵達旦。同事們怕他累倒、病倒,勸他不要這樣拼命,可他一點也不領情,“不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一天都無法安心”,他的這種執着不僅體現了一個醫學專家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厚愛,同時也表現了一個學者對真理、對科學的追求。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研究,鐘院士率領他的助手們摸索一套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當肺部陰影不斷增多,血氧監測有下降時,及時應用“無創通氣”,增加氧氣供應,並防止肺泡萎陷;出現非常明顯的高燒和肺部炎症加重時,施加大劑量的皮質激素,減輕肺泡的非特異性炎症;儘管沒有有效的抗生素,但觀察病人出現繼發性感染時,要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在臨床上比較有效,多數危重病人都趨向好轉和穩定,早期的已康復出院。目前,這些方法已經在全省推廣使用,為救治非典型肺炎的患者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支持。
危難關頭擔重任
“要是你想大家做,你自己就得站在最前面。”這是鐘院士常説的一句話,他正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非典型肺炎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上百名醫務人員被感染在歷史上實屬罕見,這難免給醫務人員和醫院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一些人避而遠之時,鐘南士卻挺身而出, “考驗我們醫務人員的時候到了,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應該站出來,保護人們的健康,救治患者,是我們神聖的職責。”他主動向衞生廳請纓,要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就這樣,鐘院士領導下的呼研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工作的技術核心和攻堅重地,60多個危重非典型病人從各家醫院轉送過來。這些病人全部合併有細菌感染,大部分現出多器官衰竭。
治療工作相當繁重,一個危重病人一天的病例資料相當於一個普通病區全部病人資料總和,而且根據文獻報道,4、5個以上器官衰竭,死亡率在90%以上。但鐘院士沒有放棄,他只有一個信念:千方百計搶救每一個病人,哪怕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在他的精神鼓勵下,呼研所的專家象尖兵連的戰士一樣在醫療一線衝鋒陷陣。2月18日晚,兩位專家去會診一位被“毒王”感染後,又再次感染了十幾人的病人,該病人血氧飽和度不到90,呼吸衰竭,胸腔壓力過大,全身出現浮腫,病情十分危重,當地醫院已經放棄,會診專家向鐘院士彙報情況,鐘院士認為,根據當地的醫療管理情況,病人那裏一定會死,轉過來或許還有一線希望。他毫不猶豫指示將病人轉送到呼研所,當晚,病人收治到ICU,得到了及時的搶救。
正是憑着這股韌勁,鐘院士與其他專家一道將一個又一個瀕臨死亡的病人搶救回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醫學奇蹟。
衝鋒陷陣救病人
連續兩個多月的高強度工作,鐘南山院士明顯消瘦了。作為全省救治工作專家組組長,他承受着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從接診河源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開始,他日夜奔波在醫療一線。已兩年多沒見面的孫子從澳大利亞回來,原以為可以利用春節假期跟爺爺好好親近一下,可春節以來,鐘院士一天也沒休息過,連除夕和元宵節也堅守在治療的一線。所裏收治的每一個病人,他都一一查看,並對他們的情況瞭如指掌,一些危重病人的搶救,更是親自參與。
1月10日,一位剛轉送來的病人出現了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徵,生命危急,鐘院士坐鎮指揮:先經鼻插管,然後接上呼吸機使病人通氣,再選擇合適的通氣參數,同時注意對可能受到影響的器官的監視。情況危急時,鐘院士親自調節參數。作為呼吸疾病的權威,平常邀請他會診的就特別多,在這種非常時刻就更不用説了,他被同事們稱為“飛行連”的連長,哪有需要,就往哪奔。為了聯絡方便,平時很少開機的他現在是24小時開着手機,只要一接到會診的電話,他二話沒説就趕了過去。廣州市大小醫院,凡是收治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只要有請求,他都是隨叫隨到,悉心指導。在中山三院會診時,20多個病人他全部一一查看。作為院士,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貴,特別是在這種非常時刻,時間更加寶貴。但為病人看病時,他從不馬虎,檢查極為認真仔細。呼研所的其他專家擔心他的健康,主動提出替他去會診,回來再向他彙報情況,但他從來不讓,只要聽説哪有病人,馬上就會趕過去,“不親自去我放心不下”,有時同事們故意不讓他知道會診的事,“但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他是省專家組的組長啊,他的心裏都裝着病人呢!”(摘自衞生部人事司衞生人事信息——廣東省衞生廳供稿)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