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代表委員議國事]張百良:要大力開發農村市場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7日 16:04)

  新華社鄭州2月17日電:農民進入小康的關鍵是收入增加。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給農民以平等的公民權,逐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才是實現小康根本之路。

  説起農民增收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百良十分關切。春節長假還沒過完,他就深入豫東農村就農民增收進行調研。

  張百良説,農民人均純收入是農村小康綜合指標體系中的關鍵指標,它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類及其他指標都有很高的相關程度。在小康的16個標準中,河南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與全國差距最大。因此,河南農民生活水平能否完全達到小康,關鍵在於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不同的是,在農民的純收入中,相當一大部分是實物折款,現金收入中的一部分還必須墊付第二年農業生産費用,真正能夠用於生活消費的不超過65%。而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要願意都可以拿出來作為生活消費。2001年河南城鎮居民與農民純收入之比是2.4:1,實際生活消費水平之比為2.9:1,若按生活消費的現金支出水平對比,其比值為4.3:1,差距更大。這就在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形成一條長時間難以填補的鴻溝。內需不足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而內需除了要開發城市的新興消費外,主要還要開發農村市場。

  創造條件,使城鄉居民逐步享受同等的勞動權益、就業機會和同樣的社會保障,是張百良此次調研的另一個課題。張百良説,要徹底清除對農民工進城的歧視性政策,建立城鄉一體、開放的勞動力市場,真正做到城鄉居民在發展就業機會面前地位平等。

  他認為,國有資産是全民資産,農民不能長期被排除在外,農民也應當逐步擁有平等分享的權利。同時,要逐步推行由國家、集體、農民個人共同出資、合理負擔的農村養老和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結合農村扶貧政策和其他民政補貼政策,試行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記者訾紅旗 林嵬)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