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 加快經濟發展之道
------《幹部群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之一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7日 11:06)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世間萬物皆有道,經濟發展也不例外,但根本之道,是生産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而生産關係的基礎內容就是生産資料所有制。實踐證明,只有最有利於推動生産力健康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才是現實的、合理的。
公有、非公有哪個應該佔主體
自人類社會産生以來,生産資料所有制形式很多,但最基本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公有和非公有。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到底應該實行哪種所有制結構呢?就要看這個國家的現實國情。對於當代中國來講,最大的國情就是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社會主義,二是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應該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初級階段的現實,則要求我們應該根據生産力發展不平衡的具體狀況,實行多種所有制。根據這一點,黨的十五大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長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我國現階段要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六大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要求,進一步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
為什麼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呢?因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離開公有制為主體,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經濟。特別是,公有制在本質上與社會化大生産聯絡最密切,公有制實行得好,可以為社會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通途。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所以能很快在一片廢墟上初步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使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變成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新中國,就是得益於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鞏固和發展。
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在強調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同時,還積極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面對參差不齊的生産力水平,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否則既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國情,也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實踐證明,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兩句話,不能只強調前者而不講後者,更不能只強調後者而不講前者。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幹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主體必須是公有制,這要堅定不移。同時,我國現階段的生産力水平決定了必須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這也要堅定不移。如果不把這兩者堅定不移地統一起來,只講一面,就會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就建不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內容、形式究竟應該怎麼看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許多國有企業紛紛“轉軌改制”,還有不少行業實行大規模的企業並購與重組。許多人覺得以前一些熟悉的國營工廠、商店和集體企業不見了,相反,在大街兩旁的廣告或股票市場的名目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新面孔。對此,有些同志不免心中産生疑惑,擔心我們的公有制經濟萎縮了,主體地位動搖了。
對於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同一內容可以表現出多種形式。比如説國有資産,為全體勞動者共同所有,從性質上講,屬於公有資産。但公有資産怎樣去運作,有多種方式。可以由國家獨資經營,也可以組成股份公司,還可以吸收外資,組成中外合資企業。無論哪種方式,其中的國有部分,仍然歸國家所有,不僅性質沒有變化,而且隨着企業資産的重新整合,規模效益的逐步提高,有利於原有國有資産的不斷增值。弄清了這些情況,我們就可以跳出只有傳統的“國營”和“集體”才姓“公”的舊框框,加深對公有制經濟的全面理解。其實,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和集體成份。因此,在衡量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時,不僅要計算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資産份額,也要計算公有成份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控股、參股份額。
大量事實證明,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多樣化以後,資金充足了,規模擴大了,機制靈活了,管理加強了,市場拓寬了,效益也提高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僅沒有丟掉,而且更加鞏固和加強了。因此,在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進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要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繼續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的發展。
大鞋、小鞋哪個穿着更舒適
公有制的優越性,已經為實踐所證明。但是在我國所有制結構中,公有制所佔比重並非越大越好。究竟應該實行什麼樣的所有制結構,完全取決於生産力狀況。
從我國現階段生産力發展不平衡這個實際出發,我們在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完善保護私人財産的法律制度。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優化我國現階段所有制佈局和結構,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經濟增長點。這樣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好處:
一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首先是競爭經濟,通過競爭,優勝劣汰,把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推動經濟更快地發展。而驅動競爭的,是經濟利益。以往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資源由政府調配,企業面對的是計劃而不是市場,相互之間競爭不起來,結果造成許多企業缺乏活力,勞動者缺乏積極性。現在鼓勵、支持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整個市場就活了起來。各種所有制的經濟實體,面對同樣的市場,遵循同樣的規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力地推動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同生共長,進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提升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
二是有利於緩解我國面臨的就業壓力。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達1000多萬,怎樣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僅靠公有制經濟發展還不夠,還要靠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另外,隨着國企改革的深化,下崗失業現象不可避免。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就會給社會增添不穩定的因素。只有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能廣開就業門路。
需要強調的是,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要注意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特別應注意保持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當然,這裡所講的控制力,不僅要靠量的優勢,更要靠質的優勢,靠所處地位和作用的優勢。這就要求對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實行“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具體地説就是通過控制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産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來主導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至於其他行業和領域,國有企業就要量力而為,不一定遍地撒網,面面俱到。
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還應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實行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積極探索有效的國有資産經營體制和方式。
寬道、窄道哪條是正道
過去,在所有制關繫上,我們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純而又純”,結果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踐證明,實行那種“單一”的所有制結構,並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使經濟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加快生産力發展開闢了寬廣的大道。20多年間,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5%,是建國50多年來發展最快的時期,大大高於同期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年均增長2.5%、世界年均增長3%和發展中國家年均增長5%的速度。可以形象地説,其他發展中國家每走一步,我國就走兩步;世界每走一步,我國就走三步;發達國家每走一步,我國就走四步。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序穩步上升。2002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排名世界第六。
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經過不到20年的努力,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了小康。全國居民人均實際年消費水平由1952年的76元提高到2000年的3415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由1952年末的1.5元增加到2000年末的5082元。幾十年前人們所憧憬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美好生活,越來越多地在全國各城鎮和許多鄉村變為現實。
實踐證明: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張私有化,違背歷史的發展規律,不利於現階段中國經濟的發展;排斥其他所有制經濟,重回“一大二公”的老路,脫離了現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同樣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只有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正道,才能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責編:趙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