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和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3日 00:08)
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138頁
共産黨員應該緊緊地和民眾在一起,保衛人民,猶如保衛你們自己的眼睛一樣,依靠人民,猶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樣。
毛澤東:《中共中央為抗戰六週年紀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45頁
共産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他們生根於人民之中,他們是人民的兒子,又是人民的教師,他們每時每刻地總是警戒著不要脫離群眾,他們不論遇著何事,總是以群眾的利益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因此他們就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這就是他們的事業必然獲得勝利的根據。
毛澤東:《中共中央為抗戰六週年紀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47頁
我們共産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絡。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1094-1095頁
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産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頁
我們共産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我們的同志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要把和群眾的關係搞好,要關心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團結廣大人民,團結得越多越好。
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1945年10月17日),《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4卷第1162頁
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這個問題不是説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做許多踏踏實實的工作。
鄧小平:《關於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1975年8月3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7頁
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過去是很好的。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林彪、“四人幫”極大地破壞了我們黨的這個優良傳統。但是,把脫離群眾這個問題統統歸到林彪、“四人幫”身上也不合乎實際,我們自己也有責任。一些脫離群眾的制度,包括那些特殊待遇在內,文化大革命前有的已經有了,但遠沒有現在這樣厲害。當時大家都能自我約束,對群眾比較關心,現在不同了。過去領導同志到一個單位去,首先到廚房去看看,還要看看廁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現在這樣做的人還有,但是不多了。很多同志根本不去同群眾接觸,一個學校的負責人,不去跟學生談話,甚至於跟教員都不大接觸。我們的歷史經驗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只要你關心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不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眾一塊吃苦,任何問題都容易解決,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
鄧小平:《高級幹部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1979年11月2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228頁
現在需要全國的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起模範&&作用,把我們黨的艱苦樸素、密切聯絡群眾的傳統作風很好地恢復起來,堅持下去。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因為經驗不足,會面臨多方面的困難。例如管理人員缺乏,技術人員缺乏,就是困難。又如改造一個企業就要減人,減下的人怎麼安置,這也是困難。又如我們要建立退休制度,這是很正確的,但是也會有很多人思想抵觸,這也是很大的困難。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走群眾路線,才能夠得到解決。
鄧小平:《高級幹部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1979年11月2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29-230頁
要大力加強黨的組織、黨員同群眾的聯絡,要把國家的形勢和困難、黨的工作和政策經常真實地告訴群眾。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幹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全黨同志,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經常記住這一點,經常用這個標準檢查自己的一切言行。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68頁
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業,目的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都必須真心實意地依靠群眾才能做好。我們不是要求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必須講政治嗎?什麼叫政治?從根本上説,政治問題主要是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
江澤民:《深入進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論黨的建設》第193頁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共産黨員要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第48頁
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正確地統一和結合起來,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只有這樣,我們的改革和建設才能始終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江澤民:《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1998年12月18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第692頁
各級領導幹部時刻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特別關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暫時遇到困難的群眾,把他們的事情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重點考慮,重點解決,切實安排好他們的就業和生活。只有把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切實做好了,我們才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才能無往而不勝。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7月1日),江澤民《論“三個代表”》第162-163頁
關心群眾,首先要關心困難群體的疾苦;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首先要為困難群體謀好利益,因為他們眼前最困難,最需要幫助。他們的困難如果解決不好,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而且可能産生影響人民團結和社會安定、甚至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的種種問題。我們常常講要標本兼治,標本兼治關鍵是治本。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群體擺脫困難,使他們安居樂業,就是一種很重要很緊迫的治本。這一點,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務必充分注意。
江澤民:《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2001年9月26日),江澤民《論黨的建設》第545頁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出發,從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更好地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服務。
江澤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的講話》(2002年2月4日),《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第646頁
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人民日報》2002年11月18日(原載2月13日《人民日報》)(全文完)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