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人民日報】消融無知歧視的堅冰 正視艾滋病 

央視國際 (2005年12月01日 08:26)

    專題: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北京首位願意公開面對鏡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出現在預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動現場,其勇氣令人欽佩。

  艾滋病毒感染者公開露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去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山西兩名感染者公開亮相後,遇到了一連串麻煩:打工遭冷眼,租房被拒絕,好友躲遠了,連孩子在學校的桌椅也被扔掉了……這些勇敢的感染者付出了很大代價,也喚起人們對艾滋病的更多關注。

  很多人恐懼艾滋病,主要是因為不夠了解。艾滋病是威脅全人類的“殺手”,但感染途徑只有三條: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只要掌握了有關常識並恰當防護,完全不必對感染者過分恐懼,更不應當歧視他們。曾有一名感染者,和妻子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因為防護得當,妻子並沒有被感染。一般人和患者只要是正常接觸,也不會被感染。

  縱觀全球,在面對艾滋病時,許多國家都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理性、從恐懼到平靜、從歧視到寬容的曲折過程。

  如今,隨著公眾對艾滋病了解漸深,更多感染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對艾滋病患者的態度,也是反映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參考標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和關心艾滋病患者。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看望艾滋病患者,和他們握手、交流;越來越多的影星、球星等知名人士,積極加入到艾滋病公益宣傳的行列,像知名演員濮存昕,就是家喻戶曉的預防艾滋病義務宣傳員,他不僅和患者一起用餐,還資助因艾滋病致孤的兒童……這都表明,社會環境越來越溫暖,無知歧視的堅冰正在消融。

  也曾有少數人認為,艾滋病是患者自己行為不慎的惡果,為什麼還要社會同情和關愛他們?

  應該説,所有患者都是不幸的。無論因何種原因感染上了病毒,他們一旦成為病人,就不僅要忍受病痛折磨,還要承受巨大精神壓力。任何一個有良知、講人道的社會,都不能、也不會遺棄他們,公眾也沒有任何理由歧視他們。

  事實表明,無知導致的社會歧視,或許比病毒還可怕。假如艾滋病患者處處受到不公正待遇,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權利無法保障,很容易對生活絕望,甚至産生仇視心理,瘋狂報復社會。相反,如果公眾能伸出溫暖的手,給這些不幸者以關懷和幫助,讓他們主動配合治療,切斷傳播途徑,對家庭和社會顯然都是善莫大焉。

  當前,我國艾滋病流行形勢十分嚴峻。注射吸毒成為主要傳播渠道,性傳播比例迅速升高,特定人群和部分地區出現高流行趨勢,而且逐步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遠遠低於實際感染者。一旦病毒因失控而蔓延,很可能釀成巨大災難。因此,完全有必要全面普及相關知識,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和歧視,以集合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奮力抗擊這一“世紀魔症”。

責編:馬芳  來源:人民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