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李顯龍訪台的背後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3日 13:26)
作為一個主要由華裔組成的國家,中國人歷來對新加坡懷有一份特殊的、比較親近的感情。在兩岸關繫上,新加坡也曾起到過十分特殊的作用。
1993年4月27日,全球華人矚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就是在新加坡舉行的。那是兩岸隔絕40多年後的首次高層商談,並且有具體的商談成果。從那以後,在很多人眼裏,新加坡在兩岸關係中開始處於一個特殊的中間地位。不但屢有消息傳出,傳説前總理李光耀等新加坡領導人作為兩岸之間的“調解人”或者“密使”,而且,一些有關兩岸關係的國際性研討會也常常在新加坡舉行。
7月10日,現任新加坡副總理、即將擔任總理的李顯龍以所謂私人身份訪問台灣。這個看似低調的舉動在兩岸間引發震撼。
台灣方面,一方面表示這是一次私人的訪問,同時也有消息傳出,李顯龍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訪問台灣,是因為就任總理後更加不方便。更有消息説,李顯龍是以“密使”身份訪台,將會傳達大陸高層的某些重要信息。
大陸方面的反應則完全相反,11日,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在記者會中發出嚴正聲明,表示李顯龍訪台是“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前往”,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抗議。
面對中國方面的強烈抗議,新加坡外交部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表示李顯龍的台灣之行是非正式的私人訪問,不影響新加坡維持“一個中國政策”和不支持台獨的立場。
根據記者的觀察,中國對新加坡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中的舉動發出如此嚴厲的警告,是非常罕見的。這與11年前相比是天壤之別。
為什麼?
原因之一,隨著兩岸局勢的發展,新加坡在兩岸間扮演的中間地位已經一去不返了。在1993年汪辜會談之後,兩岸的海協、海基兩會有過多次的接觸,均是在兩岸進行,1998年,辜振甫先生更是直接參訪大陸。這表明,兩岸之間借助第三地進行溝通僅此一例。
原因之二,在大陸基本完成對陳水扁的觀察之後,所謂的“密使”、“捎帶重要信息”之説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事實上,在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中,是否存在“密使”,也是無法求證之事。
原因之三,台灣當局之所以看似低調實則高調處理李顯龍訪台,實則是為了營造兩岸政治關係的和緩假象,為穩定政局、甚至為年底的“立委”選舉加分。
原因之四,陳水扁當局在基本穩定島內政局之後,開始集中精力進行所謂拓展“外交”的活動,和東南亞國家加強交流即是重中之重。近幾天,先有臺“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秘密訪問菲律賓,接著就是李顯龍訪台,有媒體將之稱為台灣當局的“爭新搶菲”行動。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我們當然不能將李顯龍的訪台之舉看做是為兩岸關係進行斡旋、溝通,這樣的舉動已經實質傷害了中、新之間的關係,其後續影響值得密切觀察。
時過境遷,新加坡應該有自知之明了。
責編:張會玲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