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為什麼以行政措施調控更有效?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2日 14:35)
終於看到談論房地産市場將出現拐點的文章了。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儘管,從去年以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比如,限制購買高檔房和第二套住房,收縮信貸資金……但是,房地産市場卻熱鬧依然。今年一季度,全國大中城市房價仍然快速上漲,上海的房價更是漲勢驚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8.3%。於是,在金融調控之外,國家再次出臺強硬的行政措施,提高房地産開發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期房限轉,治理整頓土地市場。
很顯然,行政措施比金融調控政策更有“殺傷力”,尤其是“清理整頓”四個字的威力,很快就在市場上顯現。就在媒體報道國家調查組“微服私訪”到各地開始調查土地批租情況時,民間關於房價要降的聲音,終開始一浪高過一浪。並且,調查組所經之地,其一言一行,也備受市場關注。
見到房地産市場“降溫”,想必有人是要悵然若失的。早在今年初,人們質疑“溫州炒房團”對房地産市場的負面作用,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在內的附近城市開始採取相關措施“狙擊”房地産“炒家”惡意“炒作”時,東北某市市領導卻公開表示,歡迎溫州人北上買房。他的理由是,別的地方房地産市場已經是一鍋“沸水”了,而他所在的城市樓市尚處微熱的狀態,需要有人來“添一把火”才行。
只關注本地區經濟增長,關注自身的政績,而不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這是在當下的行政考核體系下常見的現象。而事實上,從去年以來,相當多的宏觀調控政策之所以難以奏效,很大程度上便與此有關,比如城建熱。房地産熱固然與市場需求增長有一定的關係,但同時,它也是城建熱的副産品。相當多的地區的“造城運動”,最直接地表現為“造房運動”———劃一片新的區域,建一個公園,設計一個概念,接下來,就該是房産商們的事了。在一些人看來,宏觀調控不僅調整了經濟結構,也調整了他們的仕途投資結構。居民通過銀行借貸,透支自己的未來,城市管理者則通過行政手段透支著城市的未來。因此,宏觀調控過程中,行政強制措施的運用,也算是對症下藥。
但是,行政強制措施這劑“猛藥”也只是管得了一時,管不了長遠。如果不解決當下以經濟增長為主的地方政績考核方式,宏觀調控就永遠擺脫不了要以行政措施來施壓的結果。而另一個結果就是,可預見的行政措施調控後的投資反彈。
行政措施調控往往都會犯上“一刀切”的毛病,可是,不“一刀切”,又管不住。今年4月,在江蘇昆山舉行的中國市縣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廣東增城副市長黃小晶向與會的專家們提了個問題———增城外向度較高,應該大力發展工業,在開發區政策上,是不是不要“一刀切”?她説,就在她來開會前夕,還有不少手裏確有項目的民營企業家向她要地。黃小晶所遭遇的問題,其實是眼下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有不少縣市都遭遇到的問題,但是,專家的回答並不能令黃小晶滿意。一位專家感嘆:“現在是‘一刀切’也管不住,不‘一刀切’更沒法管。”
“管不住”,説到底,是沒有抓住“牛鼻子”。在經歷了多次行政主導下的投資過熱的浪潮之後,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想讓市場經濟風調雨順,讓經濟杠桿能夠發揮作用,可能還是得先調控我們的政績考核制度。(郝洪)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