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南方都市報】 農民的私有財産也要保護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6日 15:45)

  南方都市報消息:最近有報道説,今年中國又有大量農用耕地消失。這類的事情,近年來不絕於耳,乃至新聞已經不像新聞了。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另有一則新聞是,我們正在修改憲法,保護私有財産。那麼,農民的私有財産是什麼?應不應該保護?

  可惜,這兩類新聞的關聯,常常不被人注意。

  農用耕地是如何消失的?當然是因為城市化,因為各地爭先恐後地建開發區。同時,農民對自己的耕地,幾乎不享有任何權利。隨便哪個地方政府,説徵就徵。如果農民在土地上的私有財産權能夠得到保護,農用耕地的消失就不會這麼快。

  所謂三農問題,説到底就是個農民的權利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農民的私有財産是什麼?他們對這樣的私有財産,享有什麼權利?我們認為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就是農民的私有財産。

  農民的土地私有財産權問題,幾乎成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致命傷。對比一下晚清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當時兩國經濟水平相當,改革幾乎同時開始。但日本僅用三四十年,就連敗中國、俄國,讓世界看傻了眼。中國接觸西方更早,搞現代化卻一籌莫展。難道人家就靠幾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就搖身一變而成為世界列強?當然不是。江戶的日本,農村高度自治。作為統治階層的武士,不經特別容許不得下鄉。政府只是以村為單位收稅,其他的事情全交給農民自己管。結果,一個小村莊,行政非常複雜,文書成堆。農民把地方社會維持得井井有條。明治政府一説維新,社會就能夠高度有效地組織起來。

  到20世紀初,日本開始對中國農村進行全面調查。令調查員們最為吃驚的是:中國的農村竟是毫無組織。縣以下的地方基層社會,幾乎找不到行政文件。因為根本無所謂行政可言。怪不得當時孫中山説中國是一盤散沙。你不界定出農民的權利,他們如何自己管理自己、組織一個有序的基層社會?

  也許有人會説,農民沒有權力,我們想圈地就圈地,不用扯皮,發展速度會更快。差矣!這種急功近利的作法,短期內可能獲得蠅頭小利,從長遠看則毀了中國的基層社會,使農村陷於無組織狀態,妨礙中國的發展。同時,想徵地就徵,也使得開發者對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土地不夠珍惜,勢必造成大量浪費。

  保證他們對自己私有財産的權利,不僅能夠保證基本的農用耕地,甚至可以讓這些土地更好地為城市化服務。在現代日本的農村,農民常常主動出賣一些自己的土地給國家修建高速公路和鐵路,保證自己的産品能夠迅速流向大城市。日本急劇城市化的結果,使一些城市居民厭倦城市生活,有回農村尋根的願望。於是,郊區的農民拿出自己的土地,修建週末農場,供城裏人週末度假時享受一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家之樂。既保證了農用耕地,又為城市提供了必要的設施。甚至有農民經營起郊外足球訓練營,讓在足球熱中在城裏找不到綠地的日本青少年,有個踢球的去處。這些基層農民的創意,是否比城市裏的政經要人們掘了農田建高爾夫球場的發展規劃要英明得多呢?

  解決三農問題,首先就是要“還政於民”,把農民應有的權利交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使用這種權利。(薛涌)

責編:劉英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