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永別了“黃宗羲定律”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2日 13:37)
國際金融報消息:我們不會認為當今之世可與“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剝削社會相比擬,而“黃宗羲定律”,究其本質只是對於歷史的歸納以及對於現實的批判,而並不指示未來的必然走向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但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既然我們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命題,那就必須掌握其核心之要義,即,加派之害遠甚正稅
這是始自中國青銅時代的法令,而它行將廢止的消息,卻由因特網等現代媒介傳及全球———別了,農業稅,冷峻的歷史再次展露出溫存的面目。
租庸調製、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中國的田賦制度從夏商週一路走來,時至民國僅重大變遷即有八次之多,而每次變革均以“向來叢弊為之一清”始,復以“財取于萬民者,不留其有餘”終,此“積累莫返之害”因黃宗羲而名,人稱“黃宗羲定律”。
2003年3月6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議現場表示:“歷史上稅費改革進行過不止一次,……每次稅費合併以後,都抬高了下一次農民負擔的門檻,而人們又往往把以前農民稅費合併的基礎忘掉,認為又是合理的。我想我們不能走“黃宗羲定律”這個怪圈,一定得跳出來。”自此,“黃宗羲定律”天下皆知,並迅速在全國上下引發熱烈討論。
現在回過頭來看,新中國的農業稅經四十多年實行而至今日,其不夠合理處日見明了:拋開稅種本身技術上的問題不談,農民負擔過重已經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數年跟蹤而作出的一份全國性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城鄉之間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如果把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居世界前列。
這顯然是一份觸目驚心的報告。城鄉二元結構,我們説了很多年,如今猛一打量,竟然搞成了“世界前列”,這裡面當然有發展中國家迅速起飛階段的普遍規律在起作用,但顯然也與我們長期奉行的工業優先、城市優先的發展戰略有關。
所幸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統籌發展的思路指引下,三農問題,正以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進入舉國一體的新世紀規劃,也正因為此,農業稅的逐步取消,理應視為大背景下的水到渠成之舉。
而需要指出的是,就在這種良性態勢之下,我們斷斷不可失去對於歷史的借鑒以及關乎未來的警覺:
輕徭薄賦,這是歷代開明君主及有識之士反復進行過的強國富民的實驗,然而,由皇權社會的特性所決定,每一次的賦役改革,又總會淪為對於以往加徵加派合法性的追認,而其一時的並賦簡徵,又成為下一輪加徵加派的起點。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這樣的定勢:改革並減之後的賦稅體制,總是要包含以往非法加徵的稅種和稅額;而並賦簡徵的新稅制最終還是不能阻擋加徵加派的趨勢及其積弊的日甚一日,於是,再開始醞釀下一次並賦簡徵的財稅改革。
針對這一點,早在唐朝陸贄即在其《論“兩稅”七弊》中指出:大歷中,非法賦斂,“急備”、“供軍”、“宣索”、“進奉”之類,既併入兩稅矣,今于兩稅之外,非法之事,又復並存,此則人益困窮。
當然,我們不會認為當今之世可與“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剝削社會相比擬,而“黃宗羲定律”,究其本質只是對於歷史的歸納以及對於現實的批判,而並不指示未來的必然走向。但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既然我們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命題,那就必須掌握其核心之要義,即,加派之害遠甚正稅。
很顯然,新一屆政府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溫家寶總理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又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今年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採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強農業,支持農業,保護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錚言在耳,擲地有聲。正是有了這樣全力攻堅的勇氣與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數千年來始終困擾中國社會的“黃宗羲定律”終將走進故紙不復再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將在“包産到戶”後再次於農村興起新高潮。(葛豐)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