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晨報】美軍在打另一場“越戰”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4日 15:05)
新聞晨報消息:11月2日,美軍一架“支努幹”運輸直升機被伊拉克武裝分子擊落,造成至少15名士兵喪生。這是薩達姆政權垮臺以來,美軍死亡人數最多的單起襲擊事件。
恐怖活動的升溫引起了有關專家的密切關注。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桑迪 伯傑為代表的專家紛紛在媒體上發表言論,對伊拉克戰爭乃至主要戰役結束後伊境內頻頻發生的暴力活動與越南戰爭進行比較,揭示出兩次戰爭之間某些驚人的相似之處。更有部分情報專家指出,美英對於目前恐怖襲擊的一籌莫展,根源就在於針對抵抗武裝情報活動的不得法。
自1975年越戰結束以來,經歷了近30年的軍事改革,美軍無論從技術裝備還是戰略思想上,都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儘管如此,目前這場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由一支不同的美軍打響的一場不同的戰爭卻依然與越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截至上月底,美英軍隊及其合作者平均遭到的襲擊數量直線上升,達到7月時的兩倍,最多時一天發生33起襲擊活動,創下了伊拉克戰爭主要戰役結束以來的新紀錄。特別是上個星期接二連三發生的恐怖爆炸與襲擊活動,更讓桑迪 伯傑聯想到了1968年越南農曆新年時的“春節攻勢”行動。該行動是在越南36個主要城市同時展開的大規模遊擊戰,堪稱遊擊戰的經典。這一攻勢沉重地打擊了美軍的士氣。伯傑認為,伊拉克的系列襲擊活動很可能給美國帶來類似于“春節攻勢”的心理效應。駐伊美軍不斷上升的自殺率也許就是一個佐證。
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教授查爾斯 馬斯科斯等人也從量上指出了伊戰與越戰美軍士兵傷亡情況驚人的相似之處。
首先,儘管伊戰當中美國南部及西部各州參軍的人數比越戰期間要多得多,但死亡士兵的地區分佈都同樣廣泛。迄今,除夏威夷、蒙大拿和西弗吉尼亞三地外,美國其餘各州都有士兵在伊拉克死亡。此外,美國投入伊戰的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的規模大大超過越戰時的規模,這部分人員在伊拉克戰場的死亡率與越南戰爭時並沒多大差別。
另外,傷亡士兵在男女性別構成上差不多。伊戰女兵死亡人數為5人,佔死亡總人數的2%;而越戰期間死亡的女兵有8人。伊戰中黑人士兵的死亡率也跟越南戰爭時期相同。
死人是美國人最大的顧慮。傷亡慘重的越南戰爭雖已過去幾十年,但它對美國人心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美國陸軍越戰歷史學家威廉 哈蒙德指出,直到今天,公眾對戰爭的看法與其對傷亡情況的接受程度仍然是緊密相關的。儘管伊戰相對傷亡情況較輕,但隨著美軍士兵傷亡人數緩慢而持續地上升,公眾對傷亡的關注也在不斷增加,他們對於戰爭的不滿情緒也逐步升級。
美國前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戈登 亞當斯認為,“打擊襲擊活動最根本的問題是情報問題。”在有關戰略活動諸要素中,情報的重要性可能要佔90%的份量。但只要是對越南戰爭及目前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勢稍有概念的人都會發現,美國的情報活動極為糟糕。
儘管投入這場戰鬥已經半年,但阿拉伯語語言專家的嚴重缺乏,以及情報分析人員對於阿拉伯文化的無知依然讓人感到頭疼。伊拉克人不僅不理解英語,而且認為美軍作出的一些表示勝利等手勢在伊拉克各地、特別是美軍頻繁遭襲的“伊拉克遜尼派三角地”等伊斯蘭教徒看來具有侮辱他人之意,因此,增加了當地人對美軍的反感。
除了語言問題以外,由於阿拉伯人的膚色長相相似,因此,即使是駐伊美軍智囊團———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也搞不清哪些是當地人,哪些人是混入伊拉克的外國恐怖分子。因美軍在伊拉克情報工作的失敗,無力收集更多有價值的情報,導致美軍的搜捕行動收效甚微。由於有很多自殺性爆炸事件的外國襲擊者受雇于當地人,在伊拉克搜捕外國襲擊者更是如同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從某種程度上説,駐伊美軍對8月以來的重大爆炸襲擊行動的一籌莫展已成為美國這一階段情報戰略失敗的標誌,其核心在於一直沒能弄清誰是這些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主使。(綜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特稿)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