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解放日報】伊拉克“鄰居們”如何面對戰爭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8日 13:29)

  解放日報消息:曠日持久的伊拉克危機吸引著國際社會關注的目光,更撥動著伊拉克周邊各國的心弦。中東地區的局勢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美國一旦對伊拉克開戰,戰爭的衝擊和影響將首先降臨到這些國家頭上。在伊拉克問題上,這些國家共同面臨著兩難困境,在戰與和的夾縫之中求生存,同時它們的迴旋餘地卻又非常有限。一方面,美國自海灣戰爭之後,確立了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對於中東國家來説,不管是溫和國家還是所謂的激進國家,在處理對外事務的時候,美國的影響和壓力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因素。另一方面,中東國家在反對戰爭、爭取和平方面有共同的利益。中東國家面臨著相似的國內問題,如經濟發展沒有起色,政局是否穩定取決於整個中東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等。一場戰爭可能會激化這些國家原有的國內矛盾。此外,伊拉克的周邊國家都是伊斯蘭國家,出於文化和民族宗教情感等方面的考慮,政府和民眾基本上對伊拉克的處境表示同情。因此,在對待未來戰爭的態度上,這些國家的立場往往取決於上述這兩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土耳其——利益第一

  在中東地區,土耳其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土耳其的角色介於局外人和完全的當事人之間,它與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在對待伊拉克戰爭的態度上,土耳其自成一類。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土耳其國內大部分人都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從經濟上説,上一次海灣戰爭對土耳其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因此,土耳其擔心,一旦伊拉克戰爭打響,會使本就處於嚴重危機中的經濟雪上加霜。從地緣戰略上來説,土耳其東南部的庫爾德問題一直是歷屆政府的一塊心病。一旦庫爾德人脫離伊拉克,實現獨立,會對土耳其的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從國際環境來説,土耳其也是伊斯蘭世界的一份子,不可能不考慮宗教感情上的聯絡。

  儘管有上述的利益權衡,大多數土耳其人還是心知肚明,土耳其在許多方面要依賴美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援助,以避免重蹈阿根廷的覆轍;包括美國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支持;包括美國向它提供高科技的軍事裝備等。土耳其是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第二條戰線,其地緣優勢是它與美國討價還價的主要資本。有一些阿拉伯輿論尖刻地指出,目前土耳其在是否允許美國在其東南部駐軍的問題上左顧右盼,主要反映了一種利益上的權衡考慮,土耳其的行為完全受到了美元的驅動。分析家們指出,土耳其的政策是一種跟風政策,也就是在緊隨反戰大流的同時,靜觀美國的態度發展,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地區大國——雙重角色

  在中東溫和派國家中,埃及和沙特作為阿拉伯世界極具影響力的大國,是主要代表。在中東的政治遊戲中,兩國同時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它們是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傳統盟友。其國家利益與美國的利益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它們或是在經濟上或是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援助。另一方面,埃及和沙特內部的反對派勢力很強,各種伊斯蘭主義的思潮此起彼伏,主導著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輿論導向和話語系統,民間對政府的外交決策有著比較大的制約作用。

  出於國內政局穩定的考慮,埃、沙在處理民眾的反戰情緒時顯得格外謹慎。這在前不久的全球反戰大遊行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與西方國家數百萬人參加遊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埃及首都開羅,在3000 余警察的監視下,只有600 多人參加遊行。阿拉伯輿論不無傷感地責問,阿拉伯人究竟到哪去了?實際上似乎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暗流涌動的巨大潛力。埃及和沙特政府也清醒地意識到,一旦戰爭打響,這種民間的情緒很可能會劇烈反彈、爆發。此外,埃及和沙特對美國的戰後安排心存疑慮。美國宣稱要在伊拉克推行民主化,這引起它們的警覺,擔心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

  與伊拉克西部接壤的約旦對待戰爭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與埃及和沙特相倣。除了擔心國內民眾的情緒之外,約旦還有許多安全和經濟利益上的考慮,包括對伊拉克的能源依賴,戰後的難民潮等。約旦還有更深一層的擔憂:一旦戰爭爆發,巴以之間的衝突可能會升級,並直接威脅到巴勒斯坦人佔多數的約旦國內安全的穩定。

  受孤立國——艱難度日

  伊朗和敘利亞是中東邊緣類國家的代表,它們長期受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孤立和包圍。一旦伊拉克被美國打垮,地區的平衡將更進一步朝著不利於它們的方向發展,它們在戰後將承受來自於美國的更大威脅和壓力。

  伊朗在解決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一直很明確,就是盡可能聯合地區內其他國家,實行地區緩和政策,避免戰爭的爆發。這實際上與伊朗近幾年來的對外政策一脈相承。伊朗一直在努力改善與歐洲國家以及與海灣其他國家的關係,以爭取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進行國內建設。目前伊朗正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關頭,由於改革的步伐緩慢,人民大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在上升,輿論已經嘖有煩言。伊拉克一旦戰敗,伊朗將被迫把注意力和重心轉移到對付外部的威脅上。很可能出現的一個結果是,強硬派會乘勢而上,重新獲得主導權。

  最近,伊朗的外交顯得相當活躍。在伊朗外長哈拉齊的邀請下,伊拉克外長對伊朗進行了訪問。隨後,哈拉齊還對阿曼進行了閃電式的訪問。在日前的一次談話中,哈拉齊呼籲海灣國家採取集體安全措施來保護本地區的安全。他指出,海灣地區的安全一直是伊朗外交的第一要務,伊朗的緩和政策和建立信任措施已經産生了積極的後果。

  敘利亞目前是聯合國安理會10個非常任理事國之一,它也在積極利用它的這一有利條件,為化解伊拉克危機作不懈的努力。在參加完安理會會議和阿盟外長會議後,敘利亞外長沙雷馬上與歐洲和周邊一些國家的外長進行了電話磋商,並相互通報了情況。

  幾個小國——明哲保身

  科威特、卡塔爾和巴林可以歸入相鄰小國的行列中。美軍部隊大部分部署在這三個國家,這也將是未來美軍對伊拉克發動攻擊的主要基地。這些國家小國寡民,能力有限。對它們來説,保證生存和國家獨立是壓倒一切的利益,它們只能對美國的軍事行動採取默認的支持態度。

  在剛剛結束的阿拉伯聯盟外長會議閉幕前夕發生的一段插曲充分反映了它們的立場和處境。

  當時在阿盟輪值主席國黎巴嫩的倡導下,會議通過了一項最後聲明,敦促阿盟的22個成員不要提供任何會威脅到伊拉克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協助和設施。儘管這項聲明並沒有強制約束力,儘管這項聲明甚至沒有提到美國的名字,但是科威特仍然感到自己是所謂的阿拉伯團結的犧牲品,於是向阿盟提交了針對黎巴嫩的申訴,並召回了駐黎巴嫩大使。

  科威特的政策實際上反映了阿拉伯世界中的現實主義主張,它拒絕犧牲自身安全來追求所謂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利益。因此,作為面臨戰爭的海灣小國來説,心情是矛盾的,既不希望海灣戰爭重演又擔心自身利益遭侵犯。所以他們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下,選擇“明哲保身”為上策。(葉青)

責編:任今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