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伊拉克危機引發全球外交大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8日 13:24)
新華社消息:美國在海灣屯兵20萬,對伊拉克戰爭一觸即發。在這種形式下,在國際社會中,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伊拉克危機的國家和美國、英國為代表的主張對伊拉克動武派,展開了激烈的外交鬥爭。外交大戰在全球展開。
法俄德備忘錄對抗美英決議
在伊戰即將爆發的危機關頭,以何種手段解決伊拉克的鬥爭首先 普京和施羅德重申應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 在安理會展開。24日,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向安理會提出關於伊拉克問題的新決議草案,核心是説伊拉克再次“實質性違反”了安理會1441號決議,將面臨“嚴重後果”。
對此,法國、俄羅斯和德國向安理會提交了關於繼續並強化對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備忘錄,強調優先選擇通過核查機制和平解除伊拉克的武裝。
日本《朝日新聞》認為, 圍繞美英對伊動武的新議案,在安理會中出現4比5比6”格局”。所謂“4比5比6”格局是指分屬強硬派、繼續核查派和中間派的理事國數目。強硬派包括美國、英國、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繼續核查派指法國、德國、中國、俄羅斯和敘利亞,而墨西哥、智利、喀麥隆、安哥拉、幾內亞與巴基斯坦被稱為“中間6國”。
美國《泰晤士報》認為,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外交活動中,世界各國每一位領導人幾乎都受到了衝突的影響。衝突主導著歐盟內部和馬來西亞召開的有116個成員國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上的辯論。衝突也席捲了中東、非洲、亞洲和美洲各國首都的討論。會晤正在安排之中,部長們被派往世界各地。電話鈴聲不斷,而那些可以使用電子郵件的人們則收到信件,其中包括有説服力的論點、利益的誘惑以及古怪而含蓄的威脅。老式外交以往通過精心起草的信件、早已安排的會晤和耗時的拜訪正式進行。如今的“肉搏戰”則以不加修飾的方式展開。
“鷹派”大做美元交易
為了爭取那些尚不同意對伊拉克動武的安理會成員,華盛頓和倫敦大力進行説服工做作。墨西哥、安哥拉、幾內亞、喀麥隆、巴基斯坦和智利成為注意的中心。提交安理會討論的新決議草案的命運將取決於這幾個非常任理事國的立場,它們成為安理會兩大陣營積極做工作的對象。
《今日美國報》網站説,美國靠恩惠和金錢建立戰爭聯盟。在20多個表示採取措施支持美國的國家,有許多國家是為了安撫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或者是為了以它們的支持換取美國更多的援助。土耳其要求美國提供300億美元或者更多的援助,東歐和中歐的其他國家希望美國能保證它們加入北約,波斯灣地區的小國則是為了確保美國履行向它們作出的安全保證。
“鴿派”反戰各有考量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認為,法國、德國、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官在安理會展開斡旋,試圖推遲或阻止美國匆忙對伊拉克開戰的行為。他們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戰爭的切實反感,各國還在考慮種种經濟現實和國家利益。
法國考慮的問題包括:國內選民堅決反對向伊拉克開戰;領導人熱切希望削弱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與伊拉克合作開髮油田的合同利潤豐厚;伊拉克拖欠著法國的鉅額外債。此外,法國還熱切希望重掌在歐洲的領導權。
德國的國內問題和經濟效益與法國相似。最近的民意測驗顯示,50%的德國人不贊成開戰,71%的德國人反對為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中提供支持。伊拉克也拖欠著德國的鉅額外債。德國公司希望能分食伊拉克經濟的蛋糕。此外,德國總理施羅德去年以微弱優勢連任之後,與布什的關係很不融洽。
俄羅斯的態度源於它在伊拉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以及俄羅斯想重新取得超級大國的地位。從經濟角度看,伊拉克拖欠了俄羅斯至少60億美元的外債,俄羅斯的盧克石油公司和其他幾家較小的石油公司都與伊拉克簽訂了合同。
在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中國在中東不具有戰略利益:中國只與伊拉克簽訂了一份開發一個油田的小合同。從目前來看,中國更擔心朝鮮半島出現的危機和本地區的其它複雜問題。
發展中國家呼籲和平
116個不結盟國家的領導人在吉隆坡開會呼籲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説,它反對戰爭,並且認為,與巴格達的衝突將使整個中東地區動蕩不安。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