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美國還有選擇開戰的理由嗎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7日 09:55)
中國青年報消息:布利克斯和巴拉迪2月14日提交的第二份伊拉克核查報告無疑讓美國非常難堪。不僅布利克斯直接反駁了國務卿鮑威爾2月5日向安理會出示的伊拉克仍然在欺騙聯合國的證據,而且沒有使用尖銳的詞句繼續抨擊伊拉克。報告提交後,安理會“一邊倒”的反應更是讓美國的“倒薩外交”進一步面臨孤立。
但第二份報告仍然為美英這樣的主戰派留下了強硬政策的“理由”。這些理由既是事實,也是核查工作推動伊拉克實現“全面合作”的依據。
首先,第二份核查報告指出,伊拉克在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依然存在“嚴重問題”。報告稱,伊拉克在炭疽菌、VX神經毒氣和遠程導彈方面“做出了反應”,但並沒有及時地“提供最新的材料和證據對此加以説明”,“伊拉克方面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此事的重要性”。
其次,報告對伊拉克接受1441號決議的態度提出了“含蓄”的批評。布利克斯表示,伊拉克在同聯合國的合作方面有進展,在解決“重要的未決問題上”有了“更加積極的態度”;但同時指出,在1441號決議通過3個月後的今天,伊拉克如果立即與聯合國進行“直接的、積極的和無條件的合作”,可能在短期內通過核查“解除伊拉克武裝”。布利克斯這句話的含意是在告訴安理會,伊拉克的態度雖然有所轉變,但還是未能按照1441號決議的要求真正進行合作。
另外,伊拉克的合作態度確實是有如“擠牙膏”一般,在一點一點地“改進”。1月18日,伊拉克與布利克斯達成了10點共識,合作態度有所改善;2月8 9日,又做出了5點讓步,這才有了布利克斯所説的態度在變得“積極”的評價。2月14日,布利克斯發表報告的幾個小時前,薩達姆才頒發了禁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總統令。
既然如此,2月14日報告之後,美國可以同安理會以及監核會一起來大力“擠擠”伊拉克這個“大牙膏”。聯合國的武器核查和美國的戰爭壓力客觀上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沒有美國今天15萬軍隊雲集海灣、擺出一副直撲巴格達的戰爭架勢,薩達姆政府能夠如此合作嗎?即便戰爭壓力如此巨大,巴格達還是在一點一點地“擠牙膏”。那麼,沒有美國的戰爭壓力,伊拉克會如此順從聯合國決議的要求嗎?
對伊武器核查要取得真正成功,戰爭壓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也是基本條件之一,但軍事壓力並不能取代核查工作。沒有美國以戰爭為“大棒”趕着伊拉克往前走,沒有1441號決議白紙黑字的“嚴重後果”如利劍高懸,武器核查人員難以逼着薩達姆真正全面“合作”。否則,1991年就通過了687號決議,又何必2002年再有1441號決議?聯合國有關解除伊拉克武裝的目標也不需要拖12年之久。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對這一點也很明白,1月份兩人前往巴格達時説得很清楚:伊拉克要麼繼續合作,要麼面臨戰爭。
從這一點來説,只要伊拉克無法真正做到“直接、積極和無條件地”同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全面合作,在徹底解除伊拉克武裝之前,美國是不會放棄武力威脅這一基本政策選擇的,戰爭的危險依然隨時存在。然而,美國必須相信,武器核查的深入、對武器核查人員的信任以及維護國際社會的團結,同樣也應該是美國是否做出戰爭選擇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武器核查與戰爭前景之間的聯絡,才是合理的,這也是1441號決議的真正精神,“嚴重後果”畢竟只是達到伊拉克解除武裝的手段。如果美國只是希望核查為戰爭提供合法理由而忽視核查已有的積極進展,這既是對聯合國權威性的挑戰、也是對和平價值的蔑視。
國際社會並不缺乏實現1441號決議的決心。繼續核查以及加強安理會對武器核查的指導與幫助,應該能夠實現在政治和外交手段的基礎上解除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目標。這是一種公正、客觀和富有進取心的認識,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和平的珍惜以及對解決伊拉克問題的堅定信念。而美國卻過早地斷定,解除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外交努力”已經失敗,伊拉克政權完全“冥頑不化”,為此武斷地認為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美國能夠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將戰爭準備持續地停留在“戰爭威脅”的層面,那麼,第二份核查報告以及安理會的主流聲音應該可以拖後美國發動戰爭的時間。如果伊拉克可以真正全面合作,戰爭當然完全可以避免。目前,美國應該和國際社會一起,從自己急躁的情緒中走出來,這不是給不給薩達姆政府一個機會的問題,而是應該給聯合國武器核查工作、給政治和外交解決伊拉克問題的國際努力以“一個機會”。
12月14日當晚,鮑威爾國務卿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採訪時表示,美國是戰、是和“將在數周內”決定。國際社會反戰努力和第二份核查報告,至少應該可以在“數周內”避免伊拉克戰爭爆發。在當前這種情況下,美國沒有理由一意孤行地做出戰爭決定。 (朱鋒)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