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光明日報】北約面臨嚴峻挑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2日 10:50)

  光明日報消息:為發動對伊戰爭,美國要求北約提供軍事援助,北約秘書長也希望十九個成員國以“默許”方式支持美建議,然而以法、比、德為首的“老歐洲”卻打破北約的“默許程序”,對美國説“不”。

  2月10日上午,法國、比利時向北約秘書長羅伯遜明確闡述了對美建議的不同立場,此後又得到德國的支持。在對伊拉克問題上,北約內部近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分歧,跨大西洋軍事聯盟受到嚴峻挑戰。

  美國上月中旬就正式要求北約向土耳其提供軍事支持,包括在土部署“愛國者”導彈和預警飛機,在地中海部署掃雷艇和巡邏艇等,以避免對伊開戰后土遭受伊報復性打擊。按照北約憲章,該建議必須得到19個成員國的一致同意。在2月10日上午10點以前,假如沒有成員國反對,該建議將獲得通過。

  法、比兩國率先打破了所謂的“默認程序”,動用了自己的否決權,反對跟隨美英進入“戰爭邏輯”,並得到此前曾一度猶豫的德國的支持。美國對此惱羞成怒,批評法、比、德“製造分歧”。美駐北約大使稱,“由於他們的行為,北約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美國務卿鮑威爾也認為這是“不可原諒的”。他説:“我希望法國人、德國人和比利時人能在24小時內重新審視這一問題。”

  北約秘書長羅伯遜9日曾發表講話,希望北約在伊拉克問題上達成“跨大西洋共識”。法、比、德三國表示否決後,他毫不掩飾他的失望和北約遇到的“困難”。他説:“儘管分歧不是針對成員國遭受威脅時是否需要北約表現團結,而是對一次軍事行動的預先聲明,但我今天不想隱瞞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作為與伊拉克接壤的唯一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立即提出要求,動用北約憲章的第四條款,“在某一成員國的安全遭受威脅時,召集全體成員國緊急商討。”為此,19國駐北約大使10日下午重新聚集北約總部,就存在的分歧進行商討。這是北約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該條款尋求解決內部分歧。北約成員國的外交官表示,存在的分歧很難消除。

  不久前,西班牙、意大利和中東歐等8個國家共同簽署了一份支持美對伊開戰的聲明,使歐盟尋求對伊共同立場的努力遭到沉重打擊。美國稱這是以法德為代表的“老歐洲”,和代表“歐洲新重心”的中東歐國家之間出現的矛盾。美國幸災樂禍的態度和對法德的批評,進一步加大了大西洋兩岸之間的分歧。

  比利時堅持反對參與對伊動武,支持法德提出的派遣聯合國士兵到伊拉克的計劃。9日晚,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路易米歇爾譴責布什政府想把同歐洲盟國的關係變成“主人和僕人的關係”。他説:“比利時必須考慮戰爭是否到了不可避免的程度。美國人今天只要看你不同意他的主張,就把你當成他的敵人。我們是美國的盟友,但不是聽主人吆喝的僕人。”比利時的態度説明了分歧産生的原因。

  歐盟輪值主席國希臘10日宣佈,將於2月17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歐盟首腦會,以消除“跨大西洋關係中面臨的危機”。希臘一直支持法德的提議,反對美在無聯合國授權下對伊開戰,要求給核查人員更多時間,並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希臘認為,在伊拉克問題上,“歐洲的分裂和脆弱,只能使美國更加一意孤行”。

  在美英對伊準備開戰之時,法、比、德敢於説“不”,並積極尋求和平方式解決危機,這既給對伊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帶來疑問,也必將對未來跨大西洋聯盟的合作前景帶來深刻影響。看來,美國的“單邊主義”不僅遭到國際上廣大愛好和平人民的反對,也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其內部傳統盟友的質疑和挑戰。〔駐布魯塞爾記者 梁曉華〕

責編:任今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