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不可不看的十部成人動畫之東洋篇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9日 16:41)
羊城晚報消息:在中國,卡通和漫畫一直被視為“小孩子的玩意”、一種流行于青少年間的時尚和遊戲而已,但是卡通化的“新新人類”所持有的全新生活方式和人生價值觀,正是特定時期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強烈的文化認同乃至趨同。正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歐美文化的認同以麥當勞快餐、耐克鞋為載體,新世紀對日韓文化的認同就變成以卡通漫畫為載體。
對於中國人來説,從《鐵臂阿童木》開始,日本卡通已經影響了我們將近有20年。現在中國國內放映時間最長的卡通片中,日本至少佔領了半壁江山。不過這些卡通片都是電視版的,而日本電影版的卡通製作更為精細。
《大都會》:機器與人的世界
《大都會》是“鐵臂阿童木”之父、日本卡通漫畫宗師手塚治蟲上世紀50年代的作品,而作為手塚治蟲後繼者的大友克洋在2001年將之搬上大銀幕。
故事發生在機器人和人類共度的未來世界,私家偵探伴俊作和他的侄子健一來到後現代的巨大都市梅陀寶麗斯。健一救了一個自稱迪瑪的女孩。迪瑪其實是一個超級機器人,擁有著可以控制世界的力量。當迪瑪的“父親”指出了迪瑪機器人的身份,讓她坐到可以控制世界的王座上,迪瑪瀕臨暴走的邊緣。是身為機器人報復人類的災難使者,還是帶來和平的天使?迪瑪和健一面臨著命運的考驗。
《風之谷》:凈化世界的使命
1984年推出的《風之谷》是一部極具環保省思的動畫影片,也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成名之作。電影版的《風》是由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
故事發生在被“七日之火”燒光人類文明的遙遠未來,世界幾乎由腐海籠罩,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空間。與生俱有馴服動物力量的風之谷少女娜烏斯嘉和她的族人在這裡過著平靜的生活。然而一艘撞山遇難的飛行船卻破壞了這裡的一切。船殘留下的“巨神兵”———傳説中七天中燒燬舊世界的怪物把風之谷捲入戰爭之中。娜烏斯嘉掉進腐海的底部後,發現充滿著毒氣的腐海底部非常純凈,生物也沒有遭到污染。她開始明白森林是為凈化世界而存在的,昆蟲則是為保護森林而存在的。她為自己發現了這個世界的循環活力而慶倖。可是,現實世界仍然非常殘酷,為了報復被特洛梅吉亞毀滅的家園,奪回“巨神兵”,貝契特的人準備誘使王蟲(一種巨大的昆蟲)去攻擊風之谷。為了保衛風之谷,娜烏斯嘉無畏地舉著受傷的王蟲幼蟲站在了憤怒的王蟲大軍面前……
據宮崎駿説,女主角“娜烏斯嘉”一名取自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拜阿基亞國公主,是一個有著與眾不同的浪漫氣質和勇氣的少女。娜烏斯嘉在萬千動漫畫迷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很長一段時間都佔據著“漫畫最受歡迎女性人物”排名的首位,直至最近才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零波麗所取代。
《幽靈公主》:人與自然的對抗
1997年7月公映的《幽靈公主》是宮崎駿的另一部巨作,該片一度佔據著日本電影票房總收入的冠軍位置,直至《泰坦尼克號》打破它的紀錄。
《幽靈公主》又是一部探討人與自然之關係的動畫影片。故事描寫了蝦夷族青年阿斯達卡,為了拯救遭受危險的村人,右手被兇煞神詛咒,為了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阿斯達卡決定離開親人到西方去流浪。在旅行中他見到了一群由幻姬大人領導的貧窮人們。他們在麒麟獸的森林開採鐵礦,並在森林中建立煉鐵廠。然而森林中的種種生物都視他們為敵,總是襲擊人類。有著300歲智慧的白狼神莫娜和被她養大的人類女孩“幽靈公主”桑更是時刻想殺死幻姬,毀滅人類的城市。阿斯達卡既被桑所深深地吸引,理解“幽靈公主”保護森林的心情,但同時又想幫助人類。在戰鬥的過程中阿斯達卡被麒麟獸所救,立場更加搖擺不定。以疙瘩和尚為首的一批人受領主的命令來殺麒麟獸,更利用幻姬的力量與反攻人類的大批山豬作戰。幻姬以火槍殺死麒麟獸,失去頭顱的麒麟獸為了奪回自己的頭對森林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阿斯達卡和桑合力將麒麟獸的頭顱從疙瘩和尚手裏奪回,並還給了憤怒的麒麟獸,麒麟獸的靈魂方才安息,被破壞的大自然又恢復了正常。
由宮崎駿監製的這部作品著重描寫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搏鬥的經過,也道出了人類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人類追求生存與幸福的本能,就是與自然界中其他種族衝突的來源,尤其是在人類開始掌握了更高的科學技術以後。
《千與千尋》:“自我”的迷失與回歸
2001年7月《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復出之作,該片上映後兩個月即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千與千尋》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千尋和父母來到一個奇妙的世界———神休息的場所,這裡是不允許凡人進入的,於是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了豬,而千尋因為被白龍所救以凡人的姿態生存了下來,但卻被那裏的最高統治者奪去了自己的名字,於是,在那個世界裏,她開始叫千。最後,千尋救出了自己的父母,它們回到自己原來的世界,一切就像以前一樣,她的父母不知道他們的一切經歷,於是,生活依然繼續。
但是,故事的內涵卻相當沉重———那就是關於人“自我”的回歸。宮崎駿對現在的社會充滿了焦慮:冷漠和隔離的社會關係,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孱弱的新一代。父輩已經對於這樣的環境熟視無睹了,例如千尋與父母剛到沒有人的神隱地的時候,千尋充滿了恐懼,父母卻面對著誘人的食物大快朵頤,父親這時説了一句話:“信用卡、現金,他要什麼都可以。”但這最終沒有阻止他們因為貪婪而變成了豬!這是宮崎駿的黑色幽默,也是他的寓言的“因”。千尋被湯婆婆強迫改名為“千”,就是為了讓她忘記自己的名字,忘記自己是誰。名字,在這裡成為了一種與真實世界(即本我)聯絡的象徵。失落、找回本我和幫助他人找回本我,這一因果過程,使得千尋的故事脫離了特殊化而具有了普遍意義。
《阿基拉》:真實的科幻片
1988年推出的《阿基拉》是日本另一位動畫大師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也是權威電影刊物《Wired》評選出的影史上最佳20部科幻片中亞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且是其中的唯一一部動畫片。
《阿基拉》根據日本著名漫畫家大友克洋的同名漫畫改編,故事講述在大戰後的“新東京”,一個暴走族少年獲得超能力後逐漸失控,最終釀成大災難。該片打破多個日本動畫紀錄,總作畫數為15萬張,花費10億日元,使用先錄音臺詞,之後再進行製作畫面,影片更模擬真人嘴形作畫,從背景到道具,無不體現大友克洋“真實性”這一特色,未公映已引起話題。其後,更以六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公映,美國凈收入就達100萬美元。該片在歐美受到很高的評價,並得到了各種電影獎。
目前《刀鋒戰士》導演斯蒂芬 諾靈頓準備與華納公司合作,將這部動畫經典重新搬上銀幕。
責編: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