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北京晨報】戰爭陰霾中的百姓和軍人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7日 09:11)

  北京晨報消息:

  伊拉克百姓 期盼“今天是個好日子”

  面對美英大軍壓境,戰爭一觸即發的嚴峻局面,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外國記者似乎嗅不到絲毫伊拉克軍民備戰的氣息。這不禁讓老記們納悶:難道伊拉克人真的不怕戰爭,或者對戰爭麻木到無動於衷的地步,或者伊拉克軍民根本沒有抵抗的意思?英國《衛報》駐巴格達記者羅裏邁卡錫和美國《長島新聞》巴格達特派記者肯德雷安特日前得以驅車趕往伊拉克北部戰略重鎮摩蘇爾,結果嗅到了伊拉克軍民備戰的氣息,同時也感受到戰爭威脅重壓下伊拉克平民百姓的真實感受。1月24日,《衛報》和《長島新聞》刊出了邁卡錫和雷安特的專訪。

  雖然有沙漠色的偽裝,但直指北方的伊軍坦克大炮還是沒逃過記者的眼睛。

  驅車離開巴格達兩天后,記者來到了伊拉克北部戰略重鎮摩蘇爾附近。就在這裡,記者首次嗅到了伊拉克軍民備戰的氣息:在摩蘇爾和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自治區之間的一條公路上,能看到公路兩旁的曠野中有數十個新近掘成的深掩體。不時還能看見坦克和大口徑野戰火炮正在開進陣地,它們的炮口全都直指北方的庫爾德人自治區。顯然,伊拉克非常擔心庫爾德人會在美國的支持下進攻巴格達。驅車抵近,一處坦克陣地離公路邊不遠,所以記者才得以進一步看清伊軍的坦克。那些T-72坦克的部隊標誌顯然已經被人用沙漠色的漆塗抹掉,但其中一輛坦克可能是粗心沒有涂掉其坦克側面的傘形徽識,顯然,這是伊拉克陸軍最精銳的第1軍,因為該軍的轄區就是摩蘇爾。不過,引人注目的是,不知是美國故意隱瞞情報,還是偵察衛星力有不逮,美國五角大樓一直聲稱,伊拉克軍隊沒有進行明顯的戰備,但眼前的情景卻説明,部分伊軍已經擺出展開的架勢,做好抗擊北來之敵的準備。不過,不等記者作進一步的觀察,陪同記者出行的伊拉克新聞官喝令司機加快車速,並且再次強調説,不得對沿途的軍事目標進行拍照。事實上,這是記者在伊拉克看到的最明顯的戰爭準備跡象,因為在巴格達市內還感受不到戰備氣息,這或許是伊拉克政府外松內緊的策略吧。在摩蘇爾郊外尼尼薇古城廢墟上,一個肩上挎著步槍的士兵正在教孩子們走正步。這些十來歲的毛孩子正是伊拉克政府組建的民兵組織成員之一。

  伊拉克百姓説,“除非老天爺要讓我們死,不然的話生活還得過下去呀。我們以前也曾擔心害怕過戰爭,可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鑰匙拋向木棺,百姓還在許願。

  不過,當地的老百姓似乎對這些透露出來的戰爭氣息並不關注,一些老百姓正沿著長長的臺階上山,到新近修好的一座寺裏朝拜,希望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寺裏擺著一口巨大的木棺。木棺兩邊各有一道花鐵柵,大家都排著隊摸花鐵柵上的鎖,並將鑰匙拋向木棺。鑰匙拋出去了,好願也就許下了。從頭到腳一襲黑衣的阿齊扎哈桑告訴記者説:“以前,我女兒想尋覓一個好男人,所以我們就來這兒替她許願。現在,她如願找到了一個好老公,所以我們是還願來了。”聽媽媽這麼説,20歲的女兒達揚羞澀地笑了笑。記者問阿齊扎,她和女兒是否許願戰爭不要到來?阿齊扎的回答讓記者大感意外:“除非老天爺要讓我們死,不然的話生活還得過下去呀。我們以前也曾擔心害怕過戰爭,可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

  阿齊扎接著向記者描述了制裁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大家是如何想解除對伊拉克的制裁。阿齊扎不相信西方發動戰爭真是為了伊拉克老百姓:“沒有人真是為了我們的解放。美國人每天都在轟炸我們!我覺得,我和你們都是老百姓,都沒有什麼區別。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我真希望美國人能了解這一點。”

  巴格達劇院裏的每個人都知道,戰爭正向伊拉克走來。

  巴格達的夜晚顯得也很“正常”。這是巴格達一個昏暗的週六夜晚,街邊的商店正在陸續打烊,路上擠滿了急於回家的司機。在巴格達城東北一條擁擠的雙行道公路邊,一小夥巴格達人正聚集在一座又小又簡陋的劇院裏。

  舞臺上的紅幕拉開了,60多個男男女女坐在白色的塑料椅上圍成半圈。他們是赫赫有名的“伊拉克交響樂團”。然而,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昨日舊夢,著名的交響樂團已經不復存在,有些人走了,剩下的音樂人也成了一週聚會三次的業餘音樂人。

  挨記者身邊坐著的伊拉克政府新聞官解釋説,這些音樂家們是伊拉克人民多年來反對聯合國不公平制裁伊拉克的標誌。其實,劇院裏的每個人都知道,戰爭正向伊拉克走來。至於戰爭對伊拉克人意味著什麼,劇院裏當地平民百姓比記者清楚。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戰爭對伊拉克意味著:軍人和平民死亡,電力中斷,臭水污水流得滿街都是。在巴格達的每個人都有他們親朋好友被炸死或者受傷的,他們的房子遭轟炸。

  對於賈米爾來説,天底下最遺憾的事莫過於掏不起學費學音樂了。

  不過,如果不是伊拉克北部之行看到軍隊戰備情況的話,還真感受不到戰爭來臨的氣氛。看似不可避免的戰爭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巴格達老百姓的情緒。記者一直試圖從巴格達平民身上找到答案。37歲的小商販賈米爾向記者解釋説:“大家都還活著,都在做跟以前一樣的事。我們還得繼續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生活的規則。如果真有什麼壞事發生的話,那麼主會保祐我們的。”可別小瞧小商販賈米爾,他可是伊拉克音樂世家出身——爺爺、父親都是伊拉克的歌唱家,姐姐曾到比利時專攻18個月的音樂。所以,對於賈米爾來説,天底下最遺憾的事莫過於掏不起學費學音樂了。為了音樂,他現在在巴格達的一座教堂裏唱詩,回家後躲到閣樓上跟著古典音樂唱片學唱。

  “伊拉克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是36歲的扎伊德奧斯馬特。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爆發前,奧斯馬特是交響樂團的職業音樂家。然而,1990年之後,政府不再掏錢養音樂家了,所以他只能回到巴格達大學,並且改行學數學,希望畢業後能謀得一個養活自己的職業。不過,音樂家學數學顯然沒有優勢,所以他又撿起了音樂。這位大提琴手告訴記者,每個伊拉克人都有辦法不讓自己被戰爭的威脅所吞沒:“這就跟這個國家發生的一些奇跡一樣。就像是沙漠,一場雨過後,沙漠一天內就會開滿艷麗的鮮花,可第二天就什麼也不見了!”

  明知戰爭難免,伊拉克的工人們仍在熱火朝天地為共和國大橋重新油漆。

  驅車穿行巴格達和伊拉克北部地區,沿途看到的一幕幕情景讓局外人無法理解:儘管美國對伊戰爭在即,可巴格達和伊拉克北部基礎建設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似乎大兵壓境與伊拉克無關。

  巴格達的共和國大橋是橫跨底格裏斯河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先後三度遭轟炸。如果新的戰爭爆發的話,那麼它必然再次成為美國人的轟炸目標。然而,明知這樣,伊拉克的工人們仍在熱火朝天地為這座大橋重新上油漆。還有許多工人在建造一座更大更漂亮的砂岩辦公室,以作為伊拉剋復興黨的總部。而復興黨的舊總部在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中被美軍的導彈炸得一乾二淨,這似乎也影響不了巴格達工人的工作熱情。

  薩達姆總統呼籲伊拉克人民應該成為勇士,所以,在巴格達市中心的“凱旋領導人博物館”的入口處銘刻著這樣一段話:“時光流逝,一些人名垂歷史,而另一些人除了纍纍白骨外別無他物。而勇士們一定生活在天堂。沒有比當勇士更能名垂青史的人,沒有比勇士的精神更珍貴的了!”



下一頁>>
第1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