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從石油外交看美俄倒薩“君子協議”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6日 09:25)
|
|
|
11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來訪的美國總統布什在聖彼德堡的凱薩琳宮舉行會談 |
中國日報網消息:11月22日,結束北約首腦會議後僅一個小時,美國總統布什便啟程前往聖彼得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今年以來的第二次聖彼得堡峰會。國際媒體對兩國首腦會晤的最大關注是,美俄當前在伊拉克戰爭上實現了什麼樣的利益交易。毫無疑問,此次峰會消除了俄羅斯對伊拉克戰爭一旦發動後在石油問題上的顧慮。美俄“石油外交”從表面看是“倒薩”的副産品,但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石油:俄羅斯反對美國“倒薩”最重要的理由
從9月12日布什在聯合國大會發表“倒薩”演講直到11月8日安理會通過1441號決議的近3個月時間裏,美國爭取聯合國採取新的、更為嚴厲的伊拉克武器核查決議的最大阻力,一是來自俄羅斯,二是來自法國。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在9月16日伊拉克宣稱接受“無條件核查”之後,曾在聯合國明確表示,俄羅斯不認為有通過新決議的必要性。這使得美俄兩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走向公開對立。
俄羅斯一度高舉“保薩”大旗,説到底是為了維護俄羅斯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以及擔心一旦自己無法主控伊拉克的石油開採後國際石油價格會大幅下跌。當伊拉克的石油可以自由開採和出口之後,國際石油價格的暴跌將直接損害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而對美國來説,俄羅斯的石油關注是不得不予以解決的重大外交課題。如果美俄在“倒薩”問題上的意見不和一直持續下去,不僅將削弱美國對伊拉克施加的政治和外交壓力,也可能導致整個“倒薩”進程的複雜化。針對俄羅斯的立場,美國一方面通過布什總統的個人影響力屢屢致電普京做“私下工作”;另一方面,又是派外交特使,又是讓“鐵桿”英國首相布萊爾訪俄,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游説。當然,美國必須給俄羅斯“面子“。白宮同意三度修改提交給安理會的決議草案,不惜一再降低要求、做出妥協,使自己的“強硬”身段變得“柔軟”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為了説服俄羅斯接受美國所設想的新決議,也是在政治上為普京總統“松口”創造條件。
然而,最重要的是,美國必須顧及俄羅斯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並就未來國際石油市場的油價行情向俄羅斯提供必要的保證。這是美國能夠説服俄羅斯放棄在“倒薩”問題上不合作態度的關鍵。
伊拉克戰爭與俄羅斯的石油利益
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目前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和輸出中享有特權。僅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盧克石油,目前在伊拉克的採油合同額就至少在35億美元左右。該公司正在伊拉克南部開發一個大油田。而伊拉克欠俄羅斯的債務更是已經高達120億美元。據西方媒體的報道,俄伊兩國已經達成協定,伊拉克將給予俄羅斯在其境內的石油開採權,來抵消部分欠俄羅斯的債務。如果美國軍事“倒薩”,那麼“後薩達姆時代”俄羅斯是否能繼續享有這樣的特權,顯然是一個未知數。俄羅斯不想喪失這些特權,當然就不希望美國通過極端手段,利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推翻薩達姆政府。如果美國需要俄羅斯進行合作,就必須承諾在軍事“倒薩”和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政權重建中,保障俄羅斯的石油利益。
更為重要的是,石油出口在俄羅斯目前的經濟振興和國際收支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拉克是世界上石油資源第二大國。一旦薩達姆政府被推翻、聯合國的制裁取消,伊拉克現有的石油開採能力將迅速從每天240萬桶增加到至少400萬桶。如果考慮到外國資本可以自由進入伊拉克進行開採,那麼到2010年,伊拉克的石油日産量將提高到700-800萬桶的水平。這將能夠和世界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沙特阿拉伯的現有石油日産量並駕齊驅。
隨着廉價且供應充足的伊拉克石油涌向國際市場,世界石油價格必將應聲下跌。這將對俄羅斯的石油收益發生決定性的影響。據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專家塞勒斯特 瓦倫德估計,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下降6美元,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率將下降50%。如果油價跌到13美元一桶,那麼,絕大多數俄羅斯石油公司都將無利可圖。目前,俄羅斯正處在國家經濟振興的關鍵時刻。普京政府雄心勃勃,希望能夠讓俄羅斯經濟徹底走出低谷,重現往日的成功。石油出口在普京的經濟振興計劃中佔有重要地位,克裏姆林宮當然不會坐視美國軍事“倒薩”,而使自己的石油利益受到沉重打擊。
“君子協定”給普京吃定心丸
11月22日的聖彼得堡俄美峰會,確實是俄羅斯在“倒薩”問題立場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雙方領導人不僅重敘舊情、握手言歡,而且,還就反恐發表了新的兩國首腦聯合聲明。自從2002年8月以來,籠罩在美俄關繫上空的伊拉克問題陰影已經一掃而空。
布什在峰會後表示:“普京是我的好朋友。正如我在生活中同其他好朋友一起時出現的情形一樣,有時我們意見不一致,有時也爭論。但我們總是能開誠布公地討論每一個問題。”布什表示,他明年5月還將訪問俄羅斯,參加聖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慶典。普京總統則重申俄美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係,美俄之間的利益不僅在許多戰略問題上“彼此吻合”,在具體的經濟領域中也“相互吻合”。在聯合聲明中,雙方強調伊拉克必須遵守聯合國1441號決議,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這一措辭雖然沿用了1441號決議的説法,但美俄兩國首腦在伊拉克問題上共同採用這一詞句,顯然還是第一次。
此次聖彼得堡峰會之所以如此和諧、友好,一個重要原因是兩國已經就俄羅斯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和未來伊拉克石油與世界油價之間的關係達成了“君子協議”。雖然白宮公開否認有這樣的“君子協議”存在,但美俄在這方面已形成默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布什總統在11月21日接受俄羅斯NTV電視臺採訪時説得很明白,“我們理解俄羅斯在伊拉克有自己的利益;這些利益會受到尊重”。美國《華盛頓郵報》甚至引用俄羅斯高級官員的話説,這一“君子協議”的核心內容是雙方採取共同行動,將未來的油價穩定在每桶21美元。俄羅斯將根據這一世界油價的中長期前景來規劃和制定自己的長期政府預算。
美俄之間的“石油外交”意義重大
對當代國際關係來説,美俄在伊拉克問題上進行“石油外交”的意義很可能是“歷史性”的。其作用不但在於結束了1441號決議在安理會辯論過程中兩國的意見分歧,恢復了9 11事件之後急劇靠攏的美俄關係,還在於美俄立場的一致將增加美國對伊動武的可能性。曾一度想在反核查問題上打“俄羅斯牌”的薩達姆政府,在這場“俄羅斯爭奪戰”中已經輸得一乾二淨。
而對美國來説,此次與俄羅斯在伊拉克石油問題上達成“君子協議”已經不單單意味着對俄羅斯傳統的“利誘”或者“政治上的尊重”。1991年1月,老布什就是利用對俄羅斯提供政治和經濟支持的方式,説服當時的俄羅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同意聯合國通過決議,授權“採取各種必要的手段”將伊拉克趕出科威特。現在,普京比戈爾巴喬夫更“務實”,對振興俄羅斯經濟的急迫感更強,在石油問題上和美國的合作願望也更大。美俄這兩大石油巨頭加強石油合作,有足夠的能力興風作浪,很可能將改變國際原油市場的現有格局。
俄羅斯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最大儲油國之一,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和消費國。普京政府近年來將石油戰略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02年5月美俄第一次聖彼得堡峰會後所確定的兩國經濟合作計劃中,能源合作佔據重要地位。俄羅斯目前正在游説美國,希望能取代沙特而成為美國進口石油的最大來源。為了增加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俄羅斯目前正在全力爭取加入OPEC組織。如果美俄能夠借此次“君子協議”,聯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展開“強強合作”,甚至按照兩國的利益標準設定油價,那麼將有可能大大削弱OPEC的主導能力,使得國際石油市場的供需關係發生重大變化。
因此,現在已經出現了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我們離美俄主導國際石油市場的前景還有多遠?(朱鋒)
責編:水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