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法制日報】艾滋病女結婚:在寬容中感受文明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6日 09:14)

  法制日報消息:近日,有兩則消息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一是一艾滋病女將走向婚姻的紅地毯;二是為減少靜脈吸毒人群針具共用,控制艾滋病流行,全國首批“針具市場營銷”試點在廣東啟動。這兩則消息,在社會上不説引起軒然大波吧,也引起了很大震動。反對者的譴責聲不絕於耳,但我欣喜地看到,佔上風的卻是支持者的喝彩聲。

  這喝彩聲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寬容。我們的社會正在變得寬容,一種狹隘的“解恨”心理正在漸漸淡去,一直被視為洪水猛獸、被視為判逆的艾滋病人、吸毒者、同性戀者正漸漸得到一種人性化的關懷。以前,這樣的評論深入人心:“他們是不可寬恕的,是他們自身不負責的行為導致了世界的災難”;“蒼天有眼,終於讓那些荒淫之徒得到了報應”。在這種排斥和仇視的背後,是對這個群體生存權利的剝奪。而現在,小到與艾滋病患者的一次握手,大到國家出臺保護這一群體的相關規範,無不傳遞著社會對他們的寬容。

  這寬容讓我感受到一種理性。我們的社會正在變得理性,批判現實主義者的“激情批判”並沒有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的理性思考和決策機構的理性決策。吸毒是一種違法行為,吸毒者給社會、家庭、自身帶來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做人的基本權利,其中包括防止感染疾病,尤其是防止感染死亡率為90%的艾滋病的權利。廣東省為吸毒者提供清潔針具,就是基於對吸毒者做人這一權利的尊重,在防止艾滋病與“縱容”之間做出的“兩害取其輕”的理性決策。我對幾年前“街頭裝上安全套發放機”時引發的那場激烈爭論還記憶猶新,但現在它們卻早已成為一道“人們懶得尷尬的城市小點心”了,少有人還會堅持“提供安全套不是在避免性病而是在鼓勵嫖娼”這樣的批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理性的認同。此外,對艾滋病患者、對同性戀者的同情與關懷不斷增多的背後,也是一種理性的認識在作支撐。

  這理性讓我感受到一種文明。我們的社會正在變得文明,人的尊嚴、人的權利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儘管我們的社會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身份歧視、群體歧視等現象,但不可否認,平等意識、權利意識、人性意識正以一種強勁之勢注入這個社會,使我們越來越多地呼吸到人性關懷的空氣。以前我們的社會不能説不文明,但那是一種“小文明”,一種君子似的潔身自好。正如羅素所説,中國文化只重家族內的私德,不重社會的公德公益,這一點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費孝通也説,中國社會裏有所謂“差序格局”,與己關係近的就關心,關係遠的就不關心或少關心;結果有些事從來就沒人關心。在現代社會裏,這種“小文明”必須被現代文明所替代,那就是尊重和關愛社會上所有的人,才能營造一個公序良俗的社會,你自己的權利才會得到實現。因為在現代社會,任何人都別想孤立存在,你與周圍的人——這裡面就可能有吸毒者與艾滋病者——息息相關。所以,國家對艾滋病者、吸毒者權利的尊重與保護,我們對這一群體的同情與關心,就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標誌。

  生活在這個文明的社會裏是幸運的,能夠感受到這個社會的寬容與理性是幸福的。無論你是誰,你是個罪犯還是個吸毒者、艾滋病患者,你都能有尊嚴地體面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享受著做人的基本權利。而我們普通人,也不用擔心因自己有意無意犯了小的錯誤而會受到社會的否定與拋棄,不用擔心因自己張揚個性而受到歧視與排斥。在同一片藍天下,同樣生存的權利讓我們相互理解與關愛。(楊悅新)

責編:水晶石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