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招聘會緣何雷聲大雨點小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5日 09:07)
中國青年報消息:今年4.6萬人,明年7.1萬人,近60%的高校畢業生年度增長率和一時難以上揚的人才市場需求,使得安徽省2003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開盤火爆異常。
11月24日,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限定的用人單位進駐高校挑選人才時間“開禁”後的第一個雙休日,儘管天氣陰冷,還下著毛毛細雨,位於合肥市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卻一派火熱。據悉,共有來自全省17個城市的兩萬多名應屆畢業生參加了今天的招聘會。
從上午8時30分正式開始到10時,主辦者便輕鬆出手了近一萬張門票,由於整個招聘會場的5層樓均出現了嚴重的擁擠現象,為防止意外,組織者決定限制入場人數。
2003年是高校擴招後的第一個畢業生高峰年,就業已經成了大學生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之一。
以安徽省為例,從規模上看,招聘會有許多數字令人欣喜。由於參加單位增加,提供的崗位總數已開始超過學生人數。如安徽的開盤行情,崗位數對學生入場數之比是1.1:1;過去最多的一次招聘會有一萬多人次參加,今年則翻了一番;過去最多的年份招聘會也就10多場,而今年已列入固定計劃的就有近40場,還不包括各高校自己舉辦的校園招聘會。與安徽類似,各地傳出的都是招聘會規模、數量不斷刷新的消息。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組團參加招聘會成了流行趨勢。有城市組團,也有教育、電力、建築等系統組團,大學更是老師帶隊,大批學生集體應聘。這種現象説明,過去因用人單位和學生單兵作戰造成的無序狀況開始得到整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簽約率、特別是現場簽約率目前還看不出有明顯提高的跡象,複印應聘材料的店面人頭攢動,而就業協議書的公證處卻門可羅雀。讓組織者煞費苦心的就業招聘會,從根本上還是沒有改變人們心目中“雷聲大、雨點小”的印象。
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可能有多種,除畢業生過高的期望值外,記者在現場看到,部分招聘單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招聘人員的個人素質,也是影響簽約率的重要因素。
有的用人單位明明要招收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卻也跑到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來湊數;大約只有1/3的用人單位,能明確説明需要的人數、性別、專業、待遇,這其中,提供印刷精美的單位介紹和製作醒目標牌的,則為數更少;有1/3的用人單位信息不全,讓學生無所適從;令人驚訝的是,還有1/3的單位,根本沒有明確的用人計劃,招聘臺前一人一牌,了無生氣。最離奇的是一家國有大型企業,招聘人員手上拿著一份詳細的用人計劃表,卻不讓求職的學生看,原因是:此計劃只供內部掌握,對外公佈的計劃還有待批准和商議。以這樣的效率、心態和準備來參加如此重要的人才招聘會,其結果可想而知。
一些用人單位派出的“欽差大臣”的工作態度和素質,也讓學生很不滿意。有的連連問一些自薦書上都有的簡單問題;有的提問不著邊際,比如安徽農業大學一位園林設計專業的學生,面對“你到底有什麼能力”的提問,就顯得很是無奈。
業內人士指出,用人單位要想招到“千里馬”,就必須有慧眼識才的“伯樂”。負責招聘工作的,應該以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和專業人士為主,而現在不少用人單位派出的只是一般人事部門的科員。各地大中專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也應該儘快制訂大學生招聘市場的管理規則、準入規則和用人單位專業招聘人員的培訓工作,而不僅僅是收取入場費了事。
另外,一位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認為,用人單位招募人才,畢業生選擇職業,對雙方來説都是大事,不可能一次見面訂終身,需要靜下心來見面、交談、篩選。
所以,相比一些場面“宏大”的地攤式的現場招聘會,小規模的、先通過網絡等現代手段報名再讓學生直接到用人單位參加面試的辦法,也許更經濟,成本更低,結果反而更好。(黃勇)
責編:水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