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7日 14:42 來源: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CCTV.com消息(新聞社區):歡迎準時來到《新聞社區》,提起現代京劇《沙家》,不少中老年人都耳熟能詳,高興的時候不少人還能唱上幾嗓子。即使到現在,在蘇州,抗日戰爭中無數阿慶嫂的英勇故事仍然在人們心中傳唱。今天的《抗戰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抗日烽火中的“沙家”。
【現場】 京劇《沙家》 選段:
朝霞映在陽澄湖上,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
看過京劇《沙家》的人,如果有機會都會來到沙家,都會來這個歷史博物館看一看,因為這裡封存了60多年前那段烽火歲月的真實歷史。
【字幕】1940年 江蘇抗日醫務人員合影
1940年秋天,幾十位江蘇抗日女戰士,拍攝了這樣一張闔影。當時21歲的蘇州姑娘陳燦,在新四軍後方醫院做一名護士。
原新四軍後方醫院護士 陳燦:
當時的沙家就是一個後方醫院,後方醫院救護了很多傷病員,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京劇《沙家》講的就是發生在這片蘆葦蕩的故事,當時新四軍某部一度撤離常熟一代,留下十八名病員,阿慶嫂以茶館老闆娘的身份為掩護,與敵人展開週旋,將傷病員安全轉移到蘆葦蕩。在歷史上,第一所比較正規的"江抗後方醫院"就是在沙家形成的。
原新四軍後方醫院護士 陳燦:
病人胃痛的時候我們用磚頭放在老百姓燒飯的火膛裏燒熱代替熱水袋,那個時候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
當年沙家的人民就是這樣搖著小船,一桿一桿把傷病員送進蘆葦蕩,而為了盡可能保證傷員的安全,沙家涌現出了許多阿慶嫂式的人物。
王治平的母親叫李琴,十年前去世了。她是抗戰時期,常熟本地的一名婦女幹部,在阿慶嫂的眾多原型中,李琴也是最突出的一個。
阿慶嫂原型之一李琴的兒子 王治平:
將近半夜了,聽到外面敲門聲,(把傷病員)藏在柴房裏。阿慶嫂在我們常熟可以説不是一個兩個或者是八個十個,單個都不是真正的阿慶嫂加起來是阿慶嫂。
責編: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