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將有第二"身份證" 持市民卡就醫納稅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04日 12:45)
北京青年報消息:今後,北京市民有望通過一把“電子鑰匙”輕而易舉打開辦理就業、就醫、納稅和獲得社會保障等事務的大門,這把“電子鑰匙”就是北京市民卡。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獲悉,北京市民卡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首批100萬張市民卡的制卡工作,將在今年底以前完成。參加醫療保險的市民可持此卡就醫,並兼顧有關衛生及民政業務。
北京市民卡是供市民辦理各項保障事務、享受政府公共服務的一種智慧IC卡。
據北京信息辦新聞發言人介紹,目前勞動者正在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當前,與市民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安、衛生、教育、民政、公積金等部門為實現社會化管理,都已建立了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相關部門還陸續提出了應用IC卡的需求。
但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位新聞發言人説,由於這些部門準備發行的IC卡都與市民個人基礎信息有關,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重復,相互之間又缺乏必要的聯絡,其結果必然會導致重復建設,同時又加重了市民的負擔。“另一方面,市民在就業、就醫、納稅和獲得相關社會保障時都需要提供有關的憑證,但目前的各種憑證互不通用,且信息表述不統一、不規範,給市民個人的活動帶來了諸多不便。”
而市民卡則將過去許多紙質的證明資料,轉化成數字信息,隨卡攜帶。過去需要跑很多路辦理的涉及幾個部門的事務,今後可以通過這把“電子鑰匙”借助於信息交換平臺和寬帶網絡傳輸,在一個服務網點上簡單快捷地解決。北京市民可充分享受到信息化手段給生活工作帶來的方便和實惠。
據了解,北京市民卡具有信息存儲、電子憑證、支付交易及信息查詢等基本功能,將應用於社會保險、勞動就業、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衛生健康和社區服務等領域。
有關人士認為,市民卡的發放,是政府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有效載體。可把政府機關以人為本的工作流程,用工作標準和軟體程序的方式固化下來,減少人為控制和拍腦袋的管理行為,從而提高辦公效率和行政監管能力。同時,這種工作方式由暗箱操作變為公開透明,體現了政府工作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也將使市民的知情權真正得到保障。
按計劃,今年年底以前北京市將完成市民卡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100萬張市民卡的制卡工作。2004年4月到6月,完成100萬張市民卡的發行工作。在2005年底以前,北京市600萬醫保參保人員將領到市民卡。隨著市民卡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中的各項應用逐步完善,最終向全北京市所有居民發放市民卡。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