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農藥超標、茶葉重金屬超標、水果含生長激素、畜禽産品含獸藥殘留、品牌“老字號”假的比真的打眼......我們還能放心吃什麼?
“大放血”、“跳樓價”、“狂甩”......無視《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市場上還有多少價格欺詐的暗藏機關,我們還能放心買什麼?
又是春節臨近時,經歷了2001年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風雲起落的老百姓開始忙著置辦年貨。面對一如往年火爆的節前市場,“上帝”的心裏可都多了杆兒秤,花錢買“放心”、花錢買“稱心”,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走上至高點。
放心:從質監下手 盯緊“偽劣”
1月中旬,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於組織開展百日打假聯合行動第三次特別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地質量技術監督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即日起至春節前一段時間,將百日打假聯合行動繼續推向深入,狠抓源頭,確保春節期間食品安全,重點從五方面對節日常用的食品類假冒偽劣産品集中打擊,嚴厲查處:一查企業,嚴禁劣質食品流入市場;二查源頭,嚴打加工、生産劣質食品的違法行為;三查流向,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追繳;四查包裝,從源頭上堵住假冒偽劣食品喬裝打扮混入市場的途徑;五查案件,及時移送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有關責任。
一定有人要説了:今天質監明天打假,節日來了火一火,嚷嚷過了還不是老樣子?的確,在維護市場秩序,維護百姓利益的征途上,理應沒有終點,不能懈怠,有的只是隨時高度警惕,防患未然。除了政府部門的努力,還需要來自全社會的長期的廣泛的監督支持,不但自己不制售假貨,更要監督身邊的市場。
先看節前一些地區傳來的好消息:
廣東檢驗檢疫部門全面打造供港澳“放心肉” 工程,加強對註冊雞場和周邊地區疫情的收集工作,註冊豬場則採取“狠抓源頭,定期採樣,抽查監管,責任到人”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抓住重要環節,確保活豬質量。檢驗檢疫部門還將全面檢查供港澳活畜禽肉類飼養場的用藥情況。
1月23日起,廣州市打假辦組織市技監、工商、衛生、藥監、煙草、酒類、農業、鹽業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連續3天對廣州市的食品、酒類、煙草、藥品、保健品及營運中出租車計價器等進行全面檢查。
武漢商家紛紛打出“放心牌”,20多家大型超市、連鎖店紛紛與衛生監督部門聯合推出“放心年貨”活動。在年貨商品中,各大超市將水發食品、肉食品、蔬菜、糧油調味品等作為監控重點。如有的在賣場內為顧客免費提供快速甲醛檢測設備、蔬菜農藥含量檢測儀器等,將暴露食品一律加罩加蓋;有的對生鮮食品按規定的溫、濕度分類分區陳放;有的則在店堂內挂出“蔬菜已檢測,農藥未超標”的醒目提示。
昆明于1月末結束節前市場大檢查,在為期3天的檢查行動中,各執法單位共查獲涉嫌假冒或有質量問題的案件20起,其中端掉制假售假的黑窩點16個,涉嫌有質量問題封存待查的有3戶,責令整改的有1戶。
......
其實,作為生産者保證産品質量實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正所謂以消費者為上帝。而老百姓一直以來也的確遠沒敢把自己當上帝,要求的只不過是花錢了能買個踏實、放心。然而一些産品徒有光鮮的外表本身質量卻不過硬,另有一些不法分子暗地裏炮製並兜售冒牌産品,攪亂了市場風氣,消費者選擇購買之前還得來個區分辨別,稍不留神就可能上當受騙。長此以往,惡性循環的怪圈越走越大。
所幸的是,在“每日應對假冒偽劣”成為百姓日常習慣之前,我們深刻地意識到這個毒瘤是多麼可怕!切除毒瘤的過程必然是艱苦的,今天我們的質檢總局以及眾多相關部門都已經行動起來,看看近幾年來掀起的一輪又一輪打假、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風暴就是明證。相比之下,咱們老百姓自己多數時候反倒顯得不夠“強硬”了,買了劣質商品忍氣吞聲,看到有人制假售假也不聞不問,無形中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春節的到來牽動起新一輪消費熱潮,喜慶之中,大家都別忘了擦亮自己的眼睛,維護自己權益的同時也為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出份力。有時,監督只是舉手之勞,不是嗎?
稱心:跳脫“打折”陷阱 “反欺詐”“防欺詐”並肩作戰
不少消費者都曾有過這樣的購物經驗:明明商場的大幅廣告寫著“全場打折”,但在買東西時卻被告知某些商品不參加打折。根據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價格欺詐。而面對“滿100送20”、“購電腦送100元禮品”、“購物滿100元就可以抽獎”等諸如此類的促銷活動,您動不動心?
春節是眾多商家期待已久的“旺季”,《規定》也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商家執行得怎麼樣呢?
記者在天津濱江道大大小小的商場、專賣店轉了一圈,發現雖然“跳樓價”、“驚爆價”這種煽動性的字眼不見了,可一些商家還是暗地裏搞一些價格欺詐的小動作。某商場一內衣品牌打出了開業慶典“3-5折”,可消費者選好商品付款時卻被告之,新品只打八折。一商場銷售的羊絨大衣標價是:原價980元,現價398元。而該品牌新品上市時不過500多元。促銷到處都在搞,但有的商家只標示促銷活動,不明示促銷活動的時限、內容,模糊甚至隱瞞促銷活動的限制條件和注意事項。
記者在上海的繁華商業區發現,週年慶、春節大抽獎等促銷方案隨著花花綠綠的廣告單撲面而來,“5折優惠”、“1折起售”等橫幅幾乎隨處可見。
記者到杭州百貨大樓挑了一些年貨,不足2 00元,旁邊的售貨員就慫恿説,再買點東西就有兩張獎券好拿。於是記者又花88元多買了一件內衣。結果到收銀臺一結賬,除了兌換兩張獎券外,還多餘了40多元。記者再上二樓購物,最後卻被告知樓上樓下的付款單不能累加兌換成為獎券。
其實,節日消費的“陷阱”遠不止這些。消費者興高采烈將商品買回家,打開高雅氣派的包裝盒,往往不是假冒偽劣的商品混雜其中,就是缺斤少兩嚴重。少數商家還利用購物旺季人多時間緊,消費者來不及檢驗、調試的機會,把一些假冒或劣質的大屏幕彩電、VCD影碟機等大件耐用消費品銷售給顧客。每年春節過後,消費者對購買年貨等各方面的投訴往往會相應增多。
看來林林總總的欺詐陷阱喧囂已去但餘毒仍在,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購物時應理性一些,不要被他們的“噱頭”蠱惑,貪圖便宜掉進購物陷阱。據了解,很多商場進行促銷攻略,無非是以下三種方式:首先是“滿百送百”,即從該商場購物滿百元得來的100元抵扣券並不能直接購物,而要在第二次消費滿一定數目之後,才能抵用這100元,其實,這是吸引消費者循環購物;其次是“有獎銷售”,表面上購買一定金額的商品可參加抽獎,但獎品少且不值錢。有的商場宣稱消費200元可獲贈50元精美禮品,實際上這些禮品有的只是商場賣不出去的積壓商品,根本不值50元錢。有的在售獎券時,如果所剩不多,而大獎尚未出來,就停止銷售;最後是“限量打折”,有的商家在廣告牌上大大地寫上2折,緊跟著一個小的不得了的“起”字,使得消費者在商場裏逛了幾圈,才在一個角落裏找到一件打2折的商品;有的商場宣稱全場5折,但商場裏又有一半商品標簽上寫著8折,再回頭看廣告牌,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寫著“特例商品除外”,原來一半的商品都屬於特例商品。消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不少商家真正打折商品是因為斷碼、款式陳舊等原因,商家借助節假日將其出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特別要注意商家“降價商品不許退換”的廣告用語,要貨比三家,理性消費。一旦購買商品後,要保存好發票及商品的標簽和包裝,以便出現問題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