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關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16:13 來源: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鄉政府為償還吃喝債,居然把原來的辦公樓賣了,實在是匪夷所思。安徽省明光市司巷鄉,為了償還吃喝招待款,先後賣掉政府辦公樓、電影院和鄉廣播站,並侵佔了賑災專款修建的敬老院辦公,讓五保老人住進破爛不堪的米廠長達9年時間。這個鄉政府又以建新辦公樓為名,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徵用農田,轉手高價出售牟利。(4月19日新華社)

  入不敷出,是迫於無奈還是管理混亂?寅吃卯糧,賣樓賣地彌補經費不足能否持久?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這個鄉僅1995年至2000年,支付的吃喝招待款達48萬多元,有的至今仍未還清。顯而易見,司巷鄉政府乃負債的罪魁禍首,但需要説明的是,司巷鄉負債纍纍絕非個案,而是在全國都具有的普遍性現象。我國縣鄉財政普遍困難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伴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推進和農業稅的減免,縣鄉財政危機日益加劇。據資料顯示,在我國3000多個縣市中,財政長期呈現赤字的縣市已超過50%,全國1080個縣發不出工資來,約有50%~60%的鄉(鎮)入不敷出。

  儘管現行的《預算法》等有關法律中,嚴格禁止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和地方政府舉債,但事實上,中國各地區、各層級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負債“經營”。地方政府所負債務規模呈加速上升趨勢,目前正處於失控邊緣,已經成為威脅我國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

  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地方政府所負債務的種類之多,負擔之重,已超出一般人想象。可以説,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一些地方政府盲目透支政府信譽,陷入了“拆東墻,補西墻,墻墻有洞,舉新債,還舊債,債債不清”的窘迫狀況,債務規模越滾越大,助長了不誠信之風,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嚴重危害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專家估計,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比金融風險還要更加危險,會滋生眾多的“政績工程”。據統計,在全國662個城市、2萬多個建制鎮中,約有1/5的城鎮建設存在諸如“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高爾夫球場”、“開發區”、“萬畝基地”和“百里長廊”等政績工程,主要的資金來源便是負債。

  造成地方財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哪?地方政府的事權與財權不對稱,以及沒有規範的制度化融資渠道,已久為人所詬病。如何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難題?如何防範及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要嚴格控制債務,嚴防産生新的不合理債務,建立科學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顯得尤為必要且緊迫。國研中心的報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如:組織大規模債務登記調查,編制地方資産負債表;開通地方政府公開發債渠道,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償債制度;細化地方政府事權,進一步明晰政府事權界限;建立財政風險信用預警體系,開展對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加強地方職能轉換,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等等。此外,還需要儘快完善法規建設,儘快完善《預算法》、《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給予地方政府適度負債的法律通道,規範政府舉債,債務率已經超出警戒線一定程度的政府不得再舉債。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不能寄希望於一蹴而就。筆者以為,眼下最要緊的,則是如何清除歷史遺留問題,要確保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制定切實可行的償債計劃。建立地方政府償債機制,並建立相應的考核責任制,將控制化解債務風險的責任量化到地區、部門乃至個人,確定償債的具體責任單位或個人,應成為各級政府努力的方向。 (作者: 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