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4日 11:16 來源:
中國證券報消息:近日,各地瓶裝液化氣價格一路上揚,國家發改委和各地政府被迫動用行政力量,明令液化氣生産企業不得擅自提高價格,並依法進行了臨時價格干預。各方圍繞液化氣價格進行的博弈日趨激烈,這將對我國的能源價格和政策産生哪些影響?
為此,記者採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美國劍橋能源諮詢公司北京代表處高級分析師張馳、中國城鄉燃氣協會秘書長王雲龍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燃燒學博士吳道洪四位能源專家。
價格管制惹的禍
記者:液化石油氣價格不斷衝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周大地:這次液化石油氣價格的反彈,從根本上來講是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實行低價能源政策,國內能源價格與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嚴重錯位的結果。
我國煤、電、油、天然氣等能源的終端價格始終控制在政府手裏,國內市場上油品、液化氣價格並不能反應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變化。低價格的液化石油氣影響到生産商和進口商的積極性,供應量的減少反過來驅動國內液化氣市場的價格上漲。華南地區對液化石油氣的進口量比較大,受影響程度要高,最終演變成為“氣荒”。
張馳:近年來,國際市場液化石油氣價格飛漲,我國進口量大幅降低,增加了國內液化氣市場供應的緊張度,進而推高了價格。
記者:面對液化石油氣價格的暴漲,許多地方政府一開始採取限價政策,後來改為限制差價,並對一些低收入居民實行補貼政策。如何看待這個變化,它對今後液化石油氣市場價格的穩定會産生一個什麼樣的影響?周大地:政府應適當放開能源價格,並對一些低收入用戶和特殊企事業單位採取區別對待。長期的低價能源政策不利於能源市場穩定。上遊原油價格上漲,而終端市場價格不動,煉油廠就只能作賠本買賣,這樣一來就沒人願意繼續生産。
從長期來看,中國液化石油氣的價格最終是由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決定的。中國一貫的低價能源政策始終會面臨著與國際能源市場接軌的壓力。
不必擔心連鎖反應
記者:從2003年中國出現“電荒”開始,“煤荒”、“油荒”等能源荒就一直不斷,液化石油氣價格的上漲會不會帶來中國能源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王雲龍:這個擔心沒有必要。隨著對華南地區液化石油氣供應量的加大,一度緊張的“氣荒”會有所緩解。2006年6月底,總投資291億元的深圳液化天然氣(L N G )項目一期建成投産後,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市就可用上來自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這對平抑廣東市場液化氣價格會産生方向標作用。另外,中國的煤、電、天然氣等公用産品,都是實行政府指導價,而天然氣又受到運輸與儲存條件的限制,價格波動不會在短時間內突然釋放出來。
吳道洪:液化石油氣的價格猛漲之後,居民在使用能源結構方面會有所調整,對液化石油氣的使用會有所減少。近期,一些地方的用煤量有所上升,而一些工業企業也有可能會改液化石油氣為液化天然氣,當然,這需要一些技術改造,但投入並不是很大,一年內就能收回投資。從老百姓日常使用的能源可替代性來看,燒煤價格最低,但會産生污染,天然氣性價比最高。當然,對能源使用的選擇涉及到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問題,這種結構調整影響還是有限的。(實習記者 董文勝)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