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修改個人所得稅法:順應民意的改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9日 13:03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

  光明日報消息:

  記者: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討論修改個人所得稅法,備受關注,其中的焦點問題是將個稅起徵點從800元提高到1500元。

  白景明:現在社會上所説的“個稅起徵點”是不準確的,準確的説法是“費用扣除額”。費用扣除額的含義是什麼?簡單説,費用扣除額就是個人必要消費支出所需資金。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就呼籲提高費用扣除額,近年來則是呼聲高潮迭起。這充分説明了公共財政題中之義的稅制決策民主化的理念已在公眾腦海中生根。

  記者:“費用扣除額”如何界定?

  白景明:分析費用扣除額標準提高的背景必須以對必要消費支出範圍的變動為起點。目前我國預計將把工資、薪金所得課稅的費用扣除額標準提高到1500元/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與1980年相比,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的必要消費支出範圍有了較大變化,住房、醫療、教育從原來的不付費或小量付費變為主要支出項目,而且這些項目恰恰又是耗資大、價格上漲快的項目,從納稅人結構看,個人所得稅主要是由城鎮職工來負擔的,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又是“供房”、購買教育服務的“大部隊”。在這種背景條件下,仍然固守800元/月的費用扣除額,勢必影響納稅者的正常消費支出,這既不利於經濟發展,也不利於市場化進程的推進。

  決定費用扣除額標準提高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居民消費價格的快速上漲。轉軌時期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呈快速上漲勢態,從1980年到2004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三倍多,其中食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上漲更快,而且這些年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速度又超過了城市。消費價格的快速上漲加大了居民必要消費資金額度,進一步説,就是提高了消費支出基數。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提高費用扣除額標準來彌補消費者的價格上漲損失。

  提高費用扣除額標準的再一個重要因素是工薪階層收入水平的上升。費用扣除額多少與工薪階層收入水平有著密切聯絡。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職工平均月工資不足80元。1985年之後,職工平均月工資開始超過100元,1993年職工平均月工資仍不到300元。這時費用扣除額是職工平均月工資的數倍。從2001年開始職工平均月工資突破800元,及至2004年職工平均月工資達到1335元,是現行費用扣除額的1.67倍。顯然,局面有了根本改變,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數量激增,從平均值來看,所有職工都是納稅人。對於一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平均消費能力偏弱、人均GDP世界排名倒數前列的發展中國家來説,這種局面是不正常的,完全是因為費用扣除額標準過低把很多不應納稅的人帶入了個人所得稅納稅者隊伍。顯然,我們必須矯正這種制度偏差,通過提高費用扣除額標準來保護中低收入者利益。

  記者: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原則是什麼?

  白景明:此次修改個人所得稅法是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報告精神改革個人所得稅稅制的一個以點帶面的舉動。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理應堅持四項原則:一是注重培育中等收入階層。中等收入階層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中等收入階層實際上支撐了房地産業、汽車業、旅遊業等的發展。個人所得稅制直接關係到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能力的變動,費用扣除額首先決定著中等收入階層的可支配貨幣收入規模。現在提高費用扣除額,等於又給了中等收入階層700元的消費擴張空間。二是注重調節收入分配差距。三是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1994年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之後,個人所得稅收入高速增長,目前已成為主體稅種。從今後發展趨勢看,個人所得稅收入佔稅收總額中的比重還將不斷提升。因此,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必須充分考慮稅收結構的正常演變,特別是在目前稅改涉及到一些稅種收入都要減少(如增值稅轉型、農業稅制改革、企業所得稅制改革)的背景條件下更應注意財政承受能力。四是充分考慮區域經濟增長。

責編:張雨馨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