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穩定房價 交出房地産市場調控合格"成績單" 
——寫在中央加強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之際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1日 17:58)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杜宇)房地産稅收新政策1日正式實施,旨在遏制投機行為,穩定住房價格。這是中央政府加強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的措施之一。隨著房地産業持續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大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今年以來,國務院多次研究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問題,提出必須把解決房地産投資規模和價格上升幅度過大的問題,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一個突出任務。

  在宏觀調控的聚光燈下,房地産市場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新一輪房地産市場調控將會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人們拭目以待。

   房地産市場:冷暖變化牽動國民經濟“神經”

  中國經濟4年來以超過9%的增速跑步前進,與此同時,中國房地産業的前進速度更是快得令人瞠目結舌。

  從1999年到200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兩年一大步,從1.45億平方米、1.85億平方米上升到2.23億平方米、2.67億平方米,再增加到3.36億平方米、3.82億平方米,保持著擴張態勢。

  2005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5%,開局良好,但投資規模依然偏大等問題還在困擾著宏觀經濟全局。特別是當前房地産開發投資仍然偏快,一季度,全國累計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2324億元,同比增長26.7%。

  但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舞臺上,房地産業並不總像一些人所説的“壞孩子”,更多的時候它像一個“好孩子”。

  1998年我國停止實物住房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市場在住房供應中的基礎作用開始形成。

  房地産業很快扮演起拉動消費的主要角色。在一系列刺激房地産行業投資與消費的政策引導下,1998年的上半年房地産開發建設投資增幅就達15.2%,扭轉了上年房地産投資負增長的局面。

  多年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房地産市場的冷與熱,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合理的繁榮,能拉動國民經濟增長,非正常的發展,則會給國民經濟帶來直接的衝擊。

   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既澆水、又剪枝,步伐從未停止

  事實上,國家針對房地産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一直給予高度關注,並不斷採取政策措施加以解決,對房地産業調控已有一個較長的有序的過程,只是不同時期方向、重點、任務、措施不同。

  據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介紹,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作出了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調控的任務是要把住宅建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調控的重點就是要啟動居民住房消費。

  這次調控頗見成效。2004年房地産開發投資是1997年的4.2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1998年的不到19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以上。

  隨著房地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地位逐步確立,2003年國務院進一步明確了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實現供求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基本穩定,要求房地産業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相關産業相協調。此外,還明確了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加強市場監管的主要措施。

  2004年二季度,針對房地産投資規模過大等突出問題,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控制房地産開發用地供應量,嚴格房地産開發信貸管理,提高房地産開發項目資本金比例,清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端正城鎮建設指導思想,控制城市拆遷規模等。劉志峰説,這些措施的貫徹落實,基本控制了房地産開發投資規模過快增長的勢頭。2004年,房地産開發投資比2003年回落了1.6個百分點。

  但今年以來,部分地區房地産投資規模過大問題仍很突出,同時面臨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結構性問題凸現等新的情況和問題。

  房價是市場運行狀況的綜合反映,供求總量關係、供求結構關係,都最終表現為市場價格的波動。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又影響投資和消費決策。穩定的價格預期,是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引導理性投資和消費、促進結構優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央政府對房地産市場新一輪宏觀調控的核心,是做好穩定房價的工作。

  有專家指出,2005年對房地産市場的宏觀調控既是1998年以來房地産市場調控的繼續和發展,更是當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黨校副教授趙傑説,對於房地産市場的調控,中央政府是既澆水,又剪枝,目的在於使房地産業長成參天大樹,切實發揮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作用。

   房地産市場調控:交出合格的“成績單”

  由於房地産市場涉及面廣,複雜多變,使得新一輪宏觀調控面臨嚴峻的挑戰。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這次調控,總結了幾年來調控中的經驗教訓,堅持遵循經濟規律,主要採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時實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從經濟手段看,以稅收手段為主,根據市場供求關係,實行供應和需求雙向調節、綜合治理的辦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作用。既強調了供應結構調整,更突出了需求調控;在需求調控中,又強調了稅收調節,突出了打擊房屋投機等非理性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認為,2005年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就是開始轉向了需求導向,從購買一方進行調節,如適度提高準入門檻,適當提高貸款利率。

  此外,用法律的手段解決房地産市場發展中的制度性問題,是本輪宏觀調控的一個特點。如國務院根據《城市房地産管理法》的規定,決定禁止未竣工的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同時要求加強市場準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房地産市場地域性強,把握好調控的力度,控制好發展的節奏,防止房地産市場大起大落,發揮好其對經濟的持續推動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劉志峰表示,調控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絕不是打壓房地産。國家的政策著眼于普遍性的問題,同時強調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

  新一輪宏觀調控的作用如何?從部分地方房地産市場信息系統反映的情況看,當前市場預期已發生積極變化,個別地方宏觀調控效果顯現。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商品房成交量有所下降,需求放緩;二手房掛牌量增加較為明顯;房價漲幅開始趨緩,個別城市住房貸款提前還貸現象增加。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表示,這次房地産市場調控的各項措施,既著眼于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又立足於完善住房制度,建立了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這次宏觀調控強化了政府對發展普通商品住房,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責任。進一步完善了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明確了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商品住房標準,提出了普通商品住房消費支持政策,建立了普通商品住房供應總量調控和建設保證機制,同時也健全了對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小廣認為,關鍵是建立長效機制。 一些專家也開出了“藥方”,如加快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制度,明確當屆政府在土地出讓金中可使用的比例,以制約地方政府過多依賴土地出讓收入的行為。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銀行管理和控制金融風險的能力,促進房地産開發行業融資的多樣化;調整房地産轉讓、保有環節稅收政策。不斷完善針對中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和房租補貼制度等。

  房地産市場的新一輪宏觀調控剛剛起步,只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密切觀察市場變化,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宏觀調控的各項部署,採取積極措施,穩定房價,就能交出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成績單”。

責編:劉棣  來源:新華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